2013-2014山西现代双语学校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阶段测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3小题,9分)
四。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宋代“分茶”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有两句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一些选本将“分茶”释为“品茶”。
薛瑞生先生撰文,认为“分茶”并非“品茶”,而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然后分给吃茶者”。薛先生对释“分茶”为“品茶”的批评是对的,但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
(2)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全诗,可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说在百无聊赖中以“闲作草”与“戏分茶”来打发时光,排遣苦闷。其中“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即“分茶”既非品茶也非“点茶”,更不是用煎好的水去“点茶”再分给吃茶者。宋人杨万里有一首专咏“分茶”的诗《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其中“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等句,是说“分茶”乃一种能于茶汤面幻化出奇异物象的供人观玩的游戏。
这种游戏在陆、杨前的五代、宋初人陶谷所著《清异录》卷下《茗荈》条记云:“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陆、杨诗中的“分茶”无疑就是这种早已存在的“茶百戏”或曰“汤戏”,但在宋人诗词中不见“茶百戏”或“汤戏”之称,盖其初起俗称“茶百戏”,而文人参与后又给它起了“分茶戏”的雅名并简称“分茶”而已。
(3)至于“分茶”与当时盛行的“点茶”有什么关系?“分茶”即“点茶”是薛文与茶学界共同的观点,但杨诗所言“分茶”毕竟与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写的“点茶”不同,故持此观点者又说“分茶”偶尔又专指点茶法中特有的技巧。虽然目前将宋人诗词中的“分茶”均释为茶游戏尚有一定困难,有时解为“点茶”似乎可通;但可证“点茶”为茶技艺者无任何记载,而“分茶”为茶游戏毕竟有陆、杨诗与《清异录》可证。
(4)宋代还盛行“斗茶”,它与“分茶”又是什么关系呢?薛文又说:“正因为‘分茶’是一种技艺,才有‘斗茶’之举;‘斗茶’即‘分茶’的本领,相去仅‘一水二水’而已。
”此乃不了解“斗茶”历史之误。唐代已有比试煎(烹)茶技艺的,又称茗战。宋人撰《梅妃传》记唐玄宗语:
“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至宋,煎茶方式发展为“点茶”,“斗茶”则变为斗“点茶”。建安斗“点茶”以汤面水痕出现早晚定胜负,即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所言“相去一水二水”也。
是否有斗“分茶”,则值得怀疑,因为“分茶”所幻化出的奇异物象须臾即散,没有分辨优劣高下的时间。
14.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对“分茶”“点茶”“斗茶”分别作出解释。(3分)
①“分茶”指。
②“点茶”指。
③“斗茶”指。
15. 在作者看来,“分茶”确实不能释为“品茶”,不属于这一看法依据的一项是(3分)(
a. “戏分茶”的“戏”字给“分茶”定了性质。
b. 杨万里“分茶”诗揭示了“分茶”的性质。
c. 陶谷《清异录》中描述了“分茶”的情形。
d. 文人参与“分茶”活动后给它起了雅名。
16. 第(1)段中作者说薛瑞生先生“对‘分茶’的解释却难以服人”,就全文看,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3分)
17. 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代的“茗战”发展至宋代,便成了“斗茶”,这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
b.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繁荣时期,与茶有关的诗文作品和理论著作颇为丰富。
c.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对“斗茶”有所记载,此论著否认了斗“分茶”的说法。
d. 薛瑞生与本文作者对“分茶”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斗茶”的理解也不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共21分)
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
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
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
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
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
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
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
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
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充军机处章京充:充当,担任。
b.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辞:辞别。
c.锡宝将论劾论:论告。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驰以告和珅。
至于幽暗昏而无物以相之。
c.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锡宝所劾不虚。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4分)
(2)、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4分)
3)、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4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三闾庙。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4分)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4分)
1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两朝开济老臣心。
4)潦水尽而寒潭清。
5)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8)心非木石岂无感。
9)帝子降兮北渚洞庭波兮木叶下。
三、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9分)
孤独的灵魂。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博客语文 性情展销会。黄集伟。博客语文 一般只说私事儿,不说公事儿。这也就是说,当博客恢复了全国人民写日记的优良传统后,老中少文青 愤青 白领间的交流又有了一个新渠道,而较之被好事者称为 ...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1 2013.3.20 试卷说明 本场考试150分钟,总分16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芳菲 菲薄狙击 拮据金瓯无缺 呕心沥血。b 背篓 背阴乘机 惩罚毁家纾难 自出机杼。c 薄饼 薄面央浼 分娩笑语朗朗 书声琅琅。d 坊...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洪洞一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试题。语文出题人 陈李芳。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汉语 新词 漫议。雷颐。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 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 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