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草原》是一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记叙了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景色的赞美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教学中,要引发学生了解草原的欲望,而且要着重训练两个重点:
(1)读文章,想画面;(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地学习,从书中汲取知识并能够理解课文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美,欣赏草原景色美,体验作者的情感美,全身心的投入到老舍先生营造的情境中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
3、让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字词句,体会草原美丽景致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教学难点:
1、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2、理解老舍先生的写作特色。教学设想:
1、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读自找不理解的词句,合作**不懂的问题,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同时结合课件出示的草原风光,指导学生看图欣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更加完善,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完整性和正确理解语言的能力。再通。
过教师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带到草原如诗如画的境界中,更好地体会作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草原人民特有的风土人情学生较为生疏,所以教学时应从整体入手,先理清文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把草原人民特有的欢迎客人的方式作为理解重点,让学生合作**,发挥想象。再从课件展示的动人画面,扣人心弦的**中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蒙汉情深”这一主题。
3、精心安排作业,引发学生对草原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草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教具准备:多**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游玩我们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回顾学过的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一起“登上万里长城、游览桂林山水、飞到鸟的天堂”。1、课件出示万里长城、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的**。接下来我还准备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看!
这是**呀?让学生回答那就是“草原”。(板书)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同走进美丽的地方——“草原”。
2、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草原的概况,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
二、精读品悟、突出重点。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作者初到草原时看到了什么景物,并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1、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出示课件)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让学生理解“清鲜”的意思,体会到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没有污染,让人心旷神怡,特别想高歌一曲,来表达当时愉快的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草原特点的词。“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板书:一碧千里。
3)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提问:作者在描写"羊群"和"小丘"时分别用什么词句来形容?这是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真是一幅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并让两名学过绘画的同学,上台用美术的方法为大家解释“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语。
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范读,并指导朗读。
要把“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也要读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活泼可爱,更要读出对草原的喜爱和赞美。
4、(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的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的生命活力。置身于此情此景,难怪老舍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要读出惊叹的语气,指导学生朗读,从读中品悟情感。(1)作者会吟一首什么小诗呢?引导学生吟颂《敕勒歌》。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理解“回味”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回味什么?
3)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先写草原的景色再抒发感慨,这就是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三、合作**,放飞想象**过渡。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听!
这是什么?(课件**乐曲《赛马》)1、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想象蒙古人民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再课件出示"远迎客人"的画面。
2、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请大家朗读第2-5自然段,并用最简单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远迎、相见、款待、话别3、齐读第2自然段。
1)该段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2)合作**喜欢的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是个什么句?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思考:这条河给你什么样的印象?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为什么说是一条七色的彩虹?说明了什么?
蒙古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多么热情呀!老舍先生一个“飞”字,为我们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更让我们感到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
4、默读第3-5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1)哪些语句感受到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的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说明什么?
2)主人怎样招待客人的?看出主客双方的情谊怎样?读出有关句子。a、说着你想说的话,模仿主客双方的动作,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b、课件展示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场面。(3)饭后,主客是怎样联欢的?
a、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是一种什么感情?b、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c、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在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的课件展示中,在忧伤的**声中,我让学生悟情,让他们深深地体会:蒙汉人民情深如海,从遥远的地方来到碧绿的草原,深情的话儿说不完,一直到太阳偏西还难舍难分的情感。板书:
蒙汉情深。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然而蒙汉为何情深?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
2、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顺势引导他们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并告诉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大家庭,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是亲如一家。3、课件展示"民族大团结"的画面,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下,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我们56个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亲情!
同学们,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力量。
4、课件展示“草原”、“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动人画面,鼓励学生心儿继续飞翔,更进一步去了解西部,走向未来!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抄写下来。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让学生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广告词。
如: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大草原,乳香飘,人情美,客常在。
板书设计:
风景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人情美:
热情远迎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蒙汉情深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用多**课件再现草原迷人的风光,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
2、“读中自悟,悟中体情”——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于是,我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味精美的语言。通过品读、吟诵,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审美能力。《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有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我给学生创设了空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放飞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蒙汉深情”这一主题。所以我利用大量从网上搜集的草原风光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写得十分优美的、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多**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件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展开学习,展开讨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自信。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验,我真切地感受到多**教学所带来的成果喜悦,利用多**教学,不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与知识牵手,将学生带人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殿堂,为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草原 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草原 一课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由于地域限制,学生对草原的了解绝大多数 于电视或网络,但作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想象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草原》
草原 说课稿。一 说教材。草原 是部编版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五十年代访问内蒙古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写下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 草原说课稿
草原 说课稿。一 说教材。草原 这篇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二 说教学目标。1.正确 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