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穷人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4-03-21 11:25:09 阅读 9265

13穷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呼啸、汹涌澎湃”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人物,将人物串联起来,想想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朗读时勾画出文中的环境、语言、心理描写,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方面分析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渔夫夫妇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学习他们勤劳、善良的美德。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勤劳、善良的美德和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命运。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穷人》的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贵族、资产阶级榨取民众的血汗,生活奢靡而道德堕落;广大民众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本文的主人公渔夫夫妇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勤劳、朴实、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穷人的心灵之“富”。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熄、糟”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淋、皱”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勺”时,可以结合**理解。

加一加:熄=(火)+(息)糟=(米)+(曹)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书写指导:

熄”左部的“火”变捺为点。

唉”左小偏上,右部末横稍长,撇捺伸展。“淋”右部的“林”左小右稍大。“嘿”下边四点分布均匀。

“糟”左部的“米”变捺为点。“嘛”的撇舒展,“林”左小右稍大。“皱”左部三横间隔均匀。

勺”横折钩稍大且折钩稍向左倾斜。易错提示:

唉”右下部是“矢”,不要写成“失”。“糟”左边是“米”,不要写成“木”。“勺”不要多写一斜提,不要写成“匀”。(3)归类识字。归类示例:

口—唉(唉呀)—嘿(嘿呀)—吗(干吗)(4)多音字。qiǎnɡ:强迫。

nɡ:强大强qiájiànɡ:倔强。

强人所难。身强力壮。

作风自作自受zuò作zuō:作坊石作。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

明确: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作家。他出身贵族家庭,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底层民众。

其作品气势恢宏,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逼真,被誉为“**文学泰斗”。代表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写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3—11):写桑娜看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部分(12~27):

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3.课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明确:桑娜、渔夫。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写了关于穷人的一个生活片段。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你认为他们穷吗?请同学们课后找出答案,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解答这些问题。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熄灭掀开困难唉淋雨嘿嘿糟糕嘛皱眉勺子。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穷人”的。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一家很穷?

明确:“破帆”——劳动工具是破旧的。“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这样的天气丈夫还出海打鱼,劳动环境恶劣。“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两人艰辛劳动才能勉强糊口。“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穿的少。

“吃的是黑。

面包,菜只有鱼”——吃得少而单一。

2.从第2自然段桑娜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中可以了解到什么?

明确:从桑娜的沉思中,可以看出桑娜一家的生活贫困,而且这种贫困的生活还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丈夫冒着生命危险才勉强维持的。生活这样贫困,桑娜却不抱怨,显示出桑娜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做了铺垫。

3.第3自然段中“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表明了什么?

明确:桑娜在自己丈夫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并没有忘记生病的邻居西蒙,这说明她对邻居非常关心、同情,表明了她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

4.第8自然段中的“这样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她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明确:“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把他们抚养**。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他人、关心他人的善良品质。

5.试简析第9自然段中五个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明确: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桑娜的思绪被突然打断,她误以为丈夫回来了。第二个省略号表示她明白刚才只是因为心绪不宁而产生了错觉,丈夫并没有回来。

第三个省略号表示她又回到原来思考的问题上,依然在担心、纠结着。第四个省略号表示她从责问自己一下子转到丈夫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猜测丈夫回来后的态度和可能发生的情况。第五个省略号表示桑娜已有决定,她已做好挨打的准备,但孩子必须留下。

6.通过第9~11自然段中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透过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我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深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7.找出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的品质。

明确:“嗯,是个问题!”“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难的日子,付出更多的辛劳。体现了他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连续三个问句,说明渔夫内心的焦急、期待,他渴望得到妻子的赞同,体现了渔夫的善良。

8.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与渔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的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

比如:对恶劣天气状况的描写,突出了渔夫家境贫困,为支撑家庭生活而勤劳工作;对桑娜家室内环境的描写,也突出了他们家境贫困,体现了桑娜的勤劳。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去收养两个孤儿,体现了他们的善良。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试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1)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明确:一是反映了两家的贫穷,是当时**贫民生活的写照;二是讴歌了穷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2)小练笔:收养了西蒙的孩子后,渔夫一家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这个故事。

2.总结。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本文主人公——渔夫和桑娜不但没有被贫困的生活压垮,善良的心地还促使他们向更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用爱心去温暖世界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而舒适的家勤劳抱回西探望生病的西蒙善穷。

蒙家的抱回可怜的孩子贫穷的生活高尚的心灵良人两个孤儿忐忑不安的心情。

渔夫归来——谈话交流、决定收养关心别人。

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温暖。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3穷人人教 部编版 含答案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人教部编版 4

他们让我感动 穷人 精品赏析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3 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 穷人 的故事。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高尚品德。5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心里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穷人》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穷人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2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展开想象,合理续编。3 结合上一节已了解的托尔斯泰写作风格来体会该文写作中的精妙。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