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绚丽/眩晕陨石/功勋挟持/豆荚妩媚/愚昧襁褓/强词夺理。
b.矗立/伫立推崇/鬼祟复辟/开辟俯瞰/看守蜿蜒/偃旗息鼓。
c.苍劲/劲旅告诫/押解翡翠/绯红卑鄙/秕谷棱角/愣头愣脑。
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决择戛然而止纷至沓来轻歌慢舞风云变幻。
b.瞭望怒不可遏人情事故行将就木色采斑斓。
c.狡辩川流不息袖手旁观美不胜收漫不经心。
d.奠定不修边幅义奋填膺历历在目和言悦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职业介绍所刚开业,应聘的人员便接踵而至。
b.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c.这是一块令人惊诧不已的未知领域,它可以引导你进入名副其实的奇妙乐园。
d.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浏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c、《登勃朗峰》中,作者马克。吐温所乘坐的马车的车夫因为喝的醉醺醺的,导致我们被大部分的游客车队赶上,最后到达旅馆后,很遗憾地没有住进上等的房间。
d、《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等。
5.名著阅读。(8分)
1)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
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
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的,“书”指的是2分)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无数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一段话意义非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___他在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2分)
这段文字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
(2分)6.诗文名句默写(6分)
讲信修睦。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是鱼之乐也。
5)关关雎鸠君子好逑。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面对民生的疾苦,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袒露出了“, 的济世情怀。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卖炭翁》一诗中描写出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常建在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幽雅宁静画面的诗句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人员失联。经全力搜救,30名失联扑火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其中山东5人,4名是临沂籍。
4月5日下午,烈士们回归家乡,临沂市委、市**在临沂国际机场举行庄重的迎接仪式。“欢迎战友回家”“英雄永垂不朽”“烈火英雄浩气长存……”人们神情凝重,一条条黑色横幅诉不尽家乡父老对烈士的敬意和哀思。
后来,经过森林公安部门侦查后确认,木里森林大火的**点和雷击树木均已找到,确认此次**的原因是由雷击造成的。
1)第②段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应将改为。2)第③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2分)
应将改为。3)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悼念我们的救火英雄。(4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相应的题目。(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8.上阙通过哪些词描写庭院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2分)
9.词的最后两句,这是词人托意所在,试从塑造形象,传达心境的角度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
3)愿子还而视之4) 去而顾之。
1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去而顾之。
b.策之不以其道臣有骏马欲卖之。
c.其真不知马也其中往来种作
d.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
1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3.用文段中原话填空。(4分)
乙文中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绿豆那些事儿。
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
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
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
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
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
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
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
14.文章第①自然段的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2分)
2019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反思
壶口瀑布 教学反思。壶口瀑布 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 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 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2 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为了达到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 梁衡。梁衡先生用生动的文笔将黄河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刚柔相济的特点呈现眼前,这篇文章既是一篇展现壮美画面的游记散文,更是一首读来令人振奋的精神赞歌,歌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回放自己的教学 发现课堂气氛沉闷,未能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细细思考,有以下不足 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测评
一 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 l 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b.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 ju n 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c.我们拾 sh 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d.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 hu 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