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上册

发布 2024-03-17 01:30:10 阅读 6469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亦、宜”等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抹、磨”,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诗句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在理解重要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字典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诗句的意思,直至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书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资料。

1.师: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他的诗吧,谁来给大家朗诵一首?

2.师: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李白的**及简介资料。

4.课件展示:《望天门山》及主题图。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词。

1.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古诗**现的生字。课件展示:课文的朗读音频。

2.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笔顺及组词等内容。

断楚至孤帆。

3.试着读课文。

1)自由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4.集体交流。

多**课件出示以下词语的解释:

天门山中断楚江至此日边来。

设计意图: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交流诗句的意思。

3.集体汇报。课件出示:每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意思,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四、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1.了解了古诗的意思之后,你知道诗人想写的是什么了吗?用心读古诗。

2.想一想: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读了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课件出示:诗歌意境的配图。

师:让我们看着这幅**,回忆诗句的意思,试着把古诗背诵下来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的主要内容,利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请你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再一次朗读这首古诗吧。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

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亦、宜”2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字,掌握多音字“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趣说东坡与西湖,激发情趣。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课件展示:西湖的**)

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杭州几乎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乡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印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杭州西湖究竟多美呢?

今天,我们跟随这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多**课件展示课题和主题图)

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新课,既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又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表达的情感做好了铺垫。

二、揭题,导入诗文。

1.通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诗歌创作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题目,感知古诗所写内容,训练学生从诗题字眼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诗文。

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古诗。

出示要求:(1)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古诗**现的生字。

3)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自己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

设计意图: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正确朗读课文的目的。渗透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

2.检查反馈。

1)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

潋滟liàn yàn 亦yì 宜yí)

2)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

3)齐读。3.古诗方法渗透。

1)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2)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诗写的是“初晴”,哪句诗写的是“后雨”。

四、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动,雨天的西湖迷茫缥缈)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动,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哪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动?(潋滟)

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师: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师: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副词,正,正当;③方向,方面。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

3.师:那雨天的西湖是什么样子的呢?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时,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雨天时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

3)这迷茫缥缈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山色空蒙。

4)闭眼想象一下这雨天西湖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中读一读。

5)哪个字表示“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中常常用到。

6)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非常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

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配图: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出示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哪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施的赞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

3)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是怎么赞美的。(都好)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总相宜)4)这句话仅仅是在赞美西子吗?(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晴天的西湖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设计意图:边读古诗,师边引导学生从中感悟诗人所用字词的精妙。

五、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描绘西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设计意图:拓展苏轼的《望湖楼醉书》,通过对比,让生感受西湖不同的时候的样子。

六、小结。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着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

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总相宜。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庭、未、盘”3个生字,会写“镜、未”等6个字,掌握多音字“磨”,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3.能解释诗句及其中重点词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3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围绕 童年的真善美 这个主题编排了 童年的水墨画 剃头大师 肥皂泡 我不能失信 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儿童诗 散文。课文语言简洁明快 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生活里的真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童年的水墨画 包含...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初探》教案

一 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是 童年生活 全单元主要包括 童年的水墨画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肥皂泡 和 我不能失信 四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2.本单元重点 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习 童年的水墨画 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较远,而且农村的孩子能够真的去游览各种山水风景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没有亲身的经历很难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采用了与 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尤其是在对 开 回 出 来 等几个字进行理解的环节我努力呈现一些内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