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3-13 13:25:05 阅读 7294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共有三首诗。《望天门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小诗,描绘了西湖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望洞庭》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创设情境,理解词意。

众所周知,古诗语句精炼,意思深奥,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在教学“碧水东流至此回”中如何理解“至此回”?我首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接着让学生起立,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边读边做动作演示,借助具体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古诗的内容形成整体感受,并帮助学生来突破难点,感受、体验并想象意境,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2.狠抓细节,一“望”到底。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因而才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妙画面。本节课在教学《望洞庭》时,我注重字词基础知识的教学,狠抓细节的指导。我在指导理解诗题目“望洞庭”时,学生说“望”就是“看的意思”,我追问“怎样的看才是望呢?

”学生回答:“远远的看才是望的意思”。我又问:

“既然作者是远远地望,我们和诗人一起望望洞庭湖的美景吧。”师生研读,从一个“望”字着眼,第。

一、二句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第。

三、四句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很实际,很有效。

二、成功之处。

望洞庭》这首诗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盘里一青螺”是把洞庭湖比作**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前一个比喻句与往常不同,在平时,我们通常说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样的比喻学生就见得多,容易理解,但是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

我先向学生介绍古人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光滑,才能照出清晰的样子,最后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块磨砂玻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月光下的湖面和没有打磨的铜镜以及这个磨砂玻璃都是朦朦胧胧,这样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个比喻句,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望天门山》时,我强调了学习古诗,要知道作者的观察点,有学生问:“这首。

诗的观察点在哪儿?是‘孤帆’上还是江岸边的某处?”对此我没有及时让学生依托文本,从诗中找答案。

我应该让学生细读“两岸青山相对出”。两边的山景不断地扑入眼帘,只有舟行水上才会有这个感觉。这样,学生不就很好地理解了吗?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今后我将作如下改进:

本课三首古诗,作者是三个不同朝代的,学生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难度很大。我应该让学生按作者,分类搜集,做一些记录,这样交流起来,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课后可以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打破课内外的界限,延伸课外阅读,丰富学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升华课文的主题。

2024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7古诗三首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四篇精读课文 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除了 古诗三首 介绍了天门山 西湖 洞庭湖三处景色之外,其他三篇课文都是介绍了一处景色,分别是西沙群岛 小兴安岭 海滨小城。这些都是我国有名的景点,其山水 阴晴无不令人着迷 其丰富的物产,迷人的景色无不令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

2024年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 8单元作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1 8单元作文范文。第一单元习作 猜猜他是谁 写话要求 1 每段开头空两格 标点符号占一格 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2 突出人物特点 a 说相貌上与众不同的地方,并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性格 语言 行为及爱好的突出特点。c 讲清楚相应的具体事例。附好词好句 词 黑油油的头发长长的睫...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1 习作 我来编童话

习作 我来编童话。教学目标 1.弄清习作要求,按要求作文。2.学习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3.写作的时候,注意格式要规范。教学准备 相关的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童话故事,你喜欢这些童话吗?为什么?2.指名学生说一说。提示 把动物 植物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