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发布 2024-03-12 21:55:08 阅读 6645

《杨氏之子》实录及解读(于永正)

文本呈现】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

(背景:去年于老师曾给本班执教过一课《卜算子·咏梅》)

师:同学们,咱们是老朋友啦,五年级时我们一起学习过一课,你们还记得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谁来背一背?(指一名学生背《卜算子·咏梅》)

二、疏通课文。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两首词我们学过一年多了,你们还记得这么清楚。

(大屏幕出示《杨氏之子》一文。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注视屏幕。)

今天这篇课文你发现与我们上次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一篇古文。

师:古文与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生:古文比现代文简洁。

生:像古诗一样凝练。

生:故事有趣,但不好读。

师:同学们,学好古文能增长很多知识。我们不但要把唐诗、宋词、元曲学好,还要学一些文言文。于老师小时候上学没学好古文,至今还感到遗憾。

【评析: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是于老师的教学艺术之一。他真诚感人的话语是那么打动人心,不仅是学生,就连听课老师也会产生学习的渴望。】

师:(于老师把目光转向大屏幕)谁愿意把大屏幕上的古文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师指一生读。发现有一个地方断句含糊,又指一生读。第二个学生读得很好。)

同学们要注意啊,梁国是一个地方。(于老师一边读文,一边指导学生断句,反复示范文中人物对话。)

师:下面再请一位同学大声读。(生读完一句,于老师再指导,再示范,让这位学生读,直到读完。)很好,太棒了。完全正确。

再请一位同学读。“你读,要超过女同学啊。”(像指导女同学一样,再指导第一句。待读完一句,让全体同学一起读第一句。再让男同学接读。)

师:不错。请坐下。

再听我读一遍。现在你们都不要看书,看于老师的脸。(于老师一边读,一边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

)“杨氏之子”。“子”是个小男孩,读的时候,心情是轻松的,是高兴的,要好玩。因为是小孩的事。

(于老师又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

【评析: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任何好课都必须以此为基础。于老师的课之所以扎实,就是因为他真心为学生,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好的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情激趣。】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个古人的话说成现代的话,把古文的意思用现代的话说一说。“梁国杨氏子九岁。”谁来说?说错了没关系。

生:第一句话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真聪明!谁还愿意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遍,或者说得更好?

生:梁国有位姓杨的,他的儿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梁国这个地方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姓杨的人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了。——这个孩子姓什么?

生:(齐)杨——

师:要记住啊!他是杨家的后代,当然姓杨啦!

咱们班有没有姓杨的?站起来。(两名学生站起来,于老师拍着一位同学的肩头)哎哟!

你们杨家的上辈、上上辈、上上上辈,(众笑)有一个男小孩,甚聪慧。这是值得骄傲的啊。你们也甚聪慧,是吧!

(面向全体同学)这小孩姓什么来着?

生:杨——师:记住了!

我为什么反复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面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我还有一个字想给大家写一下。(于老师半蹲着向上伸着胳膊一边板书一边讲)“惠”,卧钩卧倒,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

把手伸出来,再写一遍,大点啊!卧钩卧倒。两点要生动点。

(于老师笑眯眯地晃动胳膊示意“心”的两点,众笑。)关键要写好心字底。

“惠”和“慧”在古代是一个意思。(板书“慧”)接着往下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你说这句话的意思。

【评析:于老师始终不忘自己教的是一群孩子,所以总是不断鼓励学生,时而引导,时而讲解,时而感悟。谈笑风生,课堂充满情趣。】

生: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父亲的儿子出来。

师:“乃”就是“就”。“父不在,乃呼儿出。”谁叫的?

生:孔君平。

师:孔君平叫的吗?

师:孔君平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家,就叫他的儿子。这里省略了许多内容。我们推想一下,可能是哪些人开门?

生: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是妈妈见孔先生来拜访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来的。

师:学一学。

生:嗯,这样吧,先生,要不你见见我家的孩子吧,我家的孩子也很聪明的。

师:(笑)噢,这是一种可能。妈妈还可能会说——哎!

孩子,快出来!快出来!你孔叔叔来了,你先过来陪孔叔叔坐一坐。

如果是佣人,譬如说,他一开门,一见孔先生忙说,对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问:“哎!

他小孩在家吗?我就喜欢那小孩。”“在在。

哎!快出来!快出来!

孔先生来了!”我们知道古文十分简练,像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叙述文字,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补充。

【评析:古文简洁,但不详细,有些地方还要靠推测。于老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师:再往下说。“为设果,果有杨梅”。什么意思?谁能用现代的话说一说,请。

生:那个孩子给他端上来一盘杨梅。

师:有不同意见吗?你(指刚才发言的学生)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生: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问前一个发言的学生)你接受这个意见吗?

生:接受。他端来的水果不光有杨梅。

师:对,不是一种水果,有几种,其中有杨梅。

【评析:学生理解对了,于老师予以肯定;学生理解错了,于老师予以指正。反思我们的公开课,对学生的回答一度只许肯定不许否定,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

师:你看这个姓杨的小男孩为这个姓孔的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杨梅的“杨”字怎么写的?看清楚,怎么写的?木字旁。和杨氏的“杨”怎么样?

【评析:这是于老师第二次强调这个“杨”字了。用心良苦!】

生:一样。师:孔君平跟他幽默一下。“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我们家的果子。

师:“我们?”“君”是“我们”吗?“君”是什么意思?是客气。坐下思考,思考好再举手。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可是你家的果子啊!”

师:这是你家的果子,明白啦?这话听清楚啦?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几句,你来试试。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问——

师:不是问,是说。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用今天的话来说,还要再加上几句,我的意思谁明白啦?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杨梅和你一个姓,是你们家的果子。”

师:明白了吗?你呀,姓杨;杨梅呢,它也姓杨。

两个“杨”是一个字。看来,杨梅是你们家的果喽。清楚了吗?

往下说。“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禽,先讲禽。

生:禽是家养的一种动物。

师: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鸟,飞禽走兽嘛。用今天的话来说——

生:最后一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儿子听了这话回答说:“孔先生,您姓孔,孔雀也姓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家的鸟。”

师:“未闻”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听说过。

师:好的。既然读懂了,再朗读一遍吧。大声地读。(生读)

【评析: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感受文意,老师在学生不懂的地方给予适时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在“跳一跳”中不断采摘到新鲜红艳的桃子,自然会兴高采烈。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读书,总能让学生在读中活跃起来,使“文意兼得”。

】三、背诵积累。

师:看谁记忆力超常,现在就会背了,站起来,勇敢试一试,考一考记忆力。总是你第一个举手。

生:我觉得我可能——

师:别“可能”,自信一点来。

(生背)师:掌声。(全体鼓掌)

师:只错了一个字!不得了!握握手吧!(于老师和学生握手)

师:谁再来背一遍?(一生背)

师:一个字没错!掌声送给他。

全体鼓掌)师:叫什么名字?

生:李宇。师:还有谁会背吗?(又指一生背)

师:太好了!掌声。(全体鼓掌)

师:大家一齐来背。(生一起背)

【评析:短小的课文,于老师都是力求使全班同学达到会背的;长些的课文,也一定要让学生读熟。把课文读熟,熟读成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我们许多老师把握不住读到什么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显得很匆忙。于老师的课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四、品读文本。

师:现在于老师提一个问题:你从哪儿看出这小孩“甚聪惠”?(板书:聪惠)

师:先告诉于老师“聪惠”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你说了,“惠”就是“慧”的意思。

师:是的,“惠”是个通假字,它和“慧”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慧”呢?

这个“惠”的意思多啦,仁爱,善良,温顺,好处,等等。眼睛看着它,再看杨氏之子的表现,你们觉得这个小男孩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个杨氏之子不但很聪明,而且很乖。

师:好一个乖孩子!一个懂事的孩子!你讲得多明白!小孩又聪明又乖,明白啦?

生:(齐)明白了。

师:先看他聪明在哪儿?默读思考。(生默读)

师:知道了吧?请后面的那个同学说。

生:他聪明在反应很快,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他马上想到了孔君平他的姓和孔雀这个动物,马上就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反应快”,是不是啊?

生:(一齐)是——

师:反应快,而且立即就进行“反击”。这叫什么?

生:会说。师:他的聪明还表现在**?

生:还会听。

师:嗯,还会听。(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他是怎么会听的?从哪儿看出他是会听的?(较长时间的等待)

【评析:教学节奏的快慢是由教学内容的难易、轻重决定的,需要涵泳、意会的地方,不要那么匆忙。热闹、活跃并不适应深思琢磨。

于老师既善于备课时对教学节奏进行预先设计,又善于在教学进行中即时变化。因此,他的课总让人感到自然、清新、朴实。他是为学生服务的,他是配合学生的。

】生:在孔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的时候,换了别人,可能会想:这不就是我们家的果子吗?这有什么可说的。可是他却从中听出了另有意思。

师:说出来。

生:听出了孔君平是拿他的姓及杨梅的“杨”跟他开玩笑的。

师:拿他的姓和杨梅的“杨”字跟他开玩笑。你姓杨,杨梅也“姓”杨,这么说杨梅就是你们家的果子了!

真会听!他听出了话里有话。能听出话中话的人是会听的。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你们看聪明不聪明?紧接着回应一句——,再把下一句读一读,齐读,未闻——

生:(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小孩的确是聪明过人,——会听,反应快,会说。下面老师想问一下,他乖在哪儿呢?

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他很乖,很懂事,有教养。

师:他乖在什么地方,说清楚。

生:他很会招待客人。

师:以礼待人啊!非常热情,非常好客,非常大方,不只端一种杨梅果,而是拿出好多水果装在一个**子端出来了。热情吗?

生:热——情——

师:大方吗?

生:大——方——

师:懂礼不?

生:懂——礼——

师:还从**能看出这个小孩乖,有教养?这一点很难看出来,(生思考,师期待着)看出来了我一定给他掌声。

【评析:叶老说:“阅读阅读,总得读。

”放慢教学节奏,有利于学生读书思考。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很难从语言文字中读出“乖”在何处;反之,一旦读懂了“乖”在何处,对“甚聪惠”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是自己读出来的。

】生:从第二句“乃呼儿出”。他看到父亲不在家,有人来了,自己出来招待客人。

师:嗯——年纪不大,很懂事。还从哪儿看出他乖?请说。

生:最后一句,他非常聪明,听出孔先生话里有话,如果他不懂礼貌,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师:嗯,那他怎么说的?

生:他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从哪个词中看出他乖。

生:从“未闻”。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要是不乖的话,他就直接说:“那孔雀也是‘姓’孔的,它也就是你家的鸟儿了!”加上“未闻”就有礼貌。

师:他如果不礼貌,对孔君平不尊重的话呢,就会说:“如此说来,孔雀就是你家的鸟儿啦!

”是不是?他表达的时候拐了个小弯——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儿啊!很巧妙地“回击”了他。

加上“未闻”多么得体呀!多么尊重长辈呀!乖不乖?

生:乖——师:聪惠不聪惠?

生:聪惠——

师:读书要读出里面的味道来。不要放走关键的字啊!抓住它,思考它,你的收获就很大。要好好读书,带着思考读书,带着思考走进课堂。读出味道来,才能体会出读书的乐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出示草原风光 看看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的草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 走到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种境界 是指什么?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16 草原。一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和读写 勾勒 骏马 无限 鞭子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摔跤 襟飘带舞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背诵课文。一 二自然段,并选择一个自然段抄写。3.通过 远迎客人 亲切握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

石阡县白沙小学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优质教案。教师 王忠。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册语文第一课 草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本课生字 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2 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3 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过程与方法。1 学会并理解文中字词句。2 通过读议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