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4-03-10 10:40:13 阅读 7905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海上日出》这篇课文。

二、回顾课文内容。

自由朗读,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中理解,突破重点。

一)学习自然段。

1、自由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作者描写什么样情况下的日出景象?(检查预学案1题:晴天时)。

2、根据老师提示,小组学习晴天时日出时的过程。

出示结构提示。

一片( )一道( )

我知道(由此作出判断)

果然(与上文紧密衔接)

出现小半边脸。

红没有亮光) -冲破云霞 ->跳出海面( )

3、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了日出时景象。

4、请根据这个结构图示谈一下作者在描述日出过程景象有哪些变化吗?(颜色、形状、亮度)

5、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句子你没有理解?

6、重点指导。

1)学习第2自然段。

描写太阳即将露头儿时天空色彩的变化,抓住重点词语“目不转睛”读出作者急迫想看到太阳的心情。

2)学习第3自然段。

描写太阳由露头儿到完全升离海面的过程。

重点理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纵地,使劲向上升。”

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上一句写太阳露出小半边脸,下一句写太阳跳出了海面,推测可知,这句话是写太阳由露头儿至跳出海面的上升过程。)(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纵”是作者的动态描写,此时此刻作者在船上,船人、海都在动及看的人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等原因,所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觉。)

7、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日出的雄壮、美丽。

二)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思考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有薄云时和黑云时)。

2、天也有薄云时,太阳升起是什么景象?

1)“躲进云里”,“躲”字写出了什么?

2)“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3)“很难分辨出**是水,**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很难分辨”,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情景吗?

4)有感情的朗读。

3、天边有厚厚的黑云时,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1)太阳在黑云背后:抓住“放射”“镶”体会为什么会出现黑云镶着金边的罕见景象?

2)太阳透出重围:想象天空、海面、船上所有景物的变化。

3)此时此刻作者观赏到这样的壮丽场面时心情怎样?

4)有感情的朗读。

4、因此,作者以无比欢愉的心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1)检查预习学案4题。(2)比较:这是伟大的奇观。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3)这两句话哪句更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4)齐读,读作者由衷的赞叹和大自然美景热爱。

四、指导背诵全文。

五、作业。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的自然现象。

例如:日落、下雨、刮风等自然景象。

板书设计:前:浅蓝→红霞一片→一道亮。

1、海上日出 →时:红得很→深红小半边脸→圆夺目。

(伟大的奇观) ↘后: 紫 、红一片→全部灿烂。

反思:2 暴风雨。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碾,眠”等12个生字,理解“窒息”“惊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好处,并会仿写比喻句。

4.感受文中描写的暴风雨的景象,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要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感受暴风雨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懂得全面看待事物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熟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春雨细如毛牛”“春雨淅淅沥沥”可今天我们所见的春雨却是一场暴风雨,他和我们平日所见的春雨有什么不同呢?今天学习意大利作家拉法埃莱歇的《暴风雨》。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顺。

1听写。2提出自学要求(分小组)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生字表和工具书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书,及时正音,重点点拨下列读音。

“沉闷”,“囱”,“绮”“哽咽”

3.)再读课文,看看是否通顺流利,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惊悸:因惊慌而心跳得厉害。

哽咽:哭时不能痛快的发声。

铿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绮丽:形容风景鲜艳美丽。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可以同等匹敌。

4).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只要讲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主要写暴风雨的景象,是按雨前,3指导学生划分段落。

(1):雨前的闷热天气,闪电和闷雷。

(2—6):狂风大作,飘波大雨下下来了。

(7—11):雨后的美丽春景。

(12—13):抒发作者的感受,阐明哲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天气闷热,闪电大,闷雷响)

2.重点理解“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悸”

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

齐读,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过度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了这场雨的大。这节课继续学习下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品读重点词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6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雨中的那些景色?用“”划出,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用“”划出。

2、反馈学精。

a、描写了闪电,雷,狂风,瓢泼大雨。

b、重点指导理解下列语句。

第二自然段修辞手法是什么?把什么好处?(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暴雨如注,倾盆大雨的特点)

c、铿锵的乐曲……仿佛……把什么比做什么?有什么好处?(雨变小,淅沥,温柔甜蜜)

3、总结学习方法。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雨后写了那些景色?

2、你觉得那种景色最美,读出你的感受。

3、重点理解两个比喻句。

绿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把什么比做什么?写出了水珠的美。

四、你们能试着用“如同”“犹如”“宛如”说几个比喻句吗?

五、学习最后一部分,领悟道理,深化主题。

1、读后,说说你对最后两段话的理解。

2、师生总结。

看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地看,事物的弊端之处,往往隐藏着优点,正如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反思: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海湖壮丽的景色以及湖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生物资源。

2、弄清作者观赏的顺序,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一、了解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含盐量6‰。矿化度15克/升。

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二、了解作者。

冯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等几十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前预习,可让学生查阅有关青海湖的一些资料。

2、展示一组青海湖的风光**,导入新课(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湖泊,那就是青海湖。)

3、了解作者及作品。

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线索。

学生自读课文,知道本文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师板书:定点观察法(由近到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多**依次展示青海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画面。)

学生合作讨论:文章的写作线索。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明线——作者的见闻感受。暗线——“梦幻”贯穿全文。

5、精彩段落赏析,初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青海湖美景的句子或段落。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句子和段落。

想一想这些句子和段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写青海湖景色的好处。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简述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2、语言特色赏析,深刻领悟作者的情感。

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可默读也可朗读,最好朗读),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和句子。明确作者在观赏青海湖美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感情。(板书:

文章描写了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汇报交流讨论成果,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

a.文章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青海湖的醉人景色,抒发自己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b.文章运用大量的叠词,生动传神。

c.文章运用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青海湖的美丽迷人。

3、品读、感悟——“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4、拓展延伸,引发学生对青海湖现状的关注。

教师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青海湖环境被严重破坏。(多**画面配上解说词:近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引起了世人的强烈关注。)

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最关注的话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大自然已不止一次地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多**显示让学生阅读青海**上的一篇文章——《青海湖鸟岛生态治理任重道远》,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明白: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组织学生讨论保护青海湖环境的方案,并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使本课教学达到双赢的目的。

5、布置作业:

作者笔下的青海湖让人陶醉,现在让我们口头说一段描写水的文字,要求体现出你所见过的水的特点。看谁说的好。

二、精彩段落实录(第一课时)

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景的句子或段落,看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把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句子用了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1 形形色色的动物。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3.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学习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学习难点 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学习准备 1.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2.动物适应环境的...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 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 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 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 江南春 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

鄂教版九年级下语文单元练习 第一单元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测试。一 积累运用。16分 1.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限的喜乐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忽而张目缜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 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