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导引。
1.借助注释,解释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略,完全。阙,同“缺”,空隙、缺口。__
2)自非亭午夜分:__如果。__
3)不见曦月:__日光,这里指太阳。__
4)夏水襄陵:__升到高处。__
5)沿溯阻绝:__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__
6)或王命急宣:__有时。__
7)虽乘奔御风:__虽,即使。奔,飞奔的马。__
8)飞漱其间:__冲荡。__
9)清荣峻茂:__茂盛。__
10)良多趣味:__甚,很。__
11)属引凄异:__属,连接。引,延长。__
2.文学常识填空。
1)郦道元,字善长,北魏__地理学__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水经注》。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__山水游记__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__文学价值__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__骈散相杂__,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合作**。一、理清文脉。
1.《三峡》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结合内容划分结构。
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三峡山的形势;第二部分(第2~4段):分写三峡的水四季不同的景色。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答案: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水的不同景象。
3.概括三峡四季之景的特点。
答案:夏季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秋天景色——寂静、凄凉。
二、疏通文意。
1.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实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答案: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答案: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凄寒。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答案:常常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答案: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2. 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虚词。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3.翻译句子,注意特殊句式。
1)沿溯阻绝。(被动句)
答案: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省略句)
答案:(两岸)层层的悬崖和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4.翻译句子,注意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答案: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
2)或王命急宣。
答案:有时如果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急。
6.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答案:“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
2)绝多生怪柏。
答案: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峭,高耸入云,故为“绝”。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飞漱其间。
答案:“飞”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入深谷的气势。
4)常有高猿长啸。
答案: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在长峡之中。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四、解读文思。
1.文章第1段写山,第2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
2.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
答案:三峡景物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三峡最具魅力的季节是夏季,江水在夏天迅猛、凶险,所以先写夏天的景物,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样安排顺序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的顺序。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案: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了萧瑟的气氛。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结合文章内容**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答案: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高猿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萧瑟;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第一课时。自学导引。
1.借助注释,解释加点的词语。
1)四时俱备:__都。__
2)晓雾将歇:__将,将要。__歇,消散。__
3)夕日欲颓:__坠落。__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参与,欣赏、领悟。__
5)念无与为乐者:__考虑,想到。__
6)相与步于中庭:__共同,一起。__
7)盖竹柏影也:__大概是。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只是。__
2.文学常识填空。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__南朝齐梁__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号华阳隐居,思想家有《__陶隐居集__》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__北宋__时期文学家。父亲__苏洵__和弟弟__苏辙__都是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__三苏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__尺牍__”或“__信札__”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
合作**。一、理清文脉。
1.依据文章内容划分全文层次。
答案: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从“高峰入云”到“四时俱备”):描写山川中静景之美。第三层(从“晓雾将歇”到“沉鳞竞跃”):
描写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第四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
2.本文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案: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雾、猿、鸟、鱼等。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由仰而俯、由显而微、由静而动。
二、疏通文意。
1.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实词。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答案: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虚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答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品读文句。
1.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将“入”字改为“插”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入”是“峰”与“云”的结合,云雾缭绕着山峰,浑然一体,既写出了山的高,也写出了云的柔和之美,刚柔并济。
而“插”虽有了力量,但显得很突兀,给人一种硬生生地介入之感,破坏了那份美感。
2.赏析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乱”字写出了猿、鸟声充满在山谷间,此起彼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一种缤纷的生机之美。
3.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中词语“实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此处没有用叹号,而用了句号,你觉得用哪个好,为什么?
答案:“实是”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用句号好,表陈述,表达一种恬淡的心境,常处这样美景的陶弘景,应是怀着一种淡然之心境。与美景相处,脱俗的心灵,使他宠辱不惊。
四、解读文思。
1.作者是从哪些观察角度来描写山川景物的?
答案: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
“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听觉:
“猿鸟乱鸣”;视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的?
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4.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抒发了作者归隐林泉的志趣。
拓展延伸。与《三峡》比较,两文在思想感情、语言上有何异同?
答案:感情:郦道元的《三峡》抓住江水与两岸高山的特征,状物传神,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生机盎然、幽深冷静的图画,又于其中寄寓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答谢中书书》,写的是普通的山川之美,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达了作者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语言:都以四字句为主。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合作**。疏通文意。
1.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实词。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答案: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愉快地起身出门。
2)念无与为乐者。
2019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1 庄子 二则。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 体会 庄子 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 品析语言,感受 庄子 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第1课时北冥有鱼。教学过程。同学们看过 大鱼海棠 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 故事灵感 于庄子 逍遥游 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
部编版 201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no.20 21.庄子 二则。北冥有鱼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故事主旨。2 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3 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德育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感受劳动人民的创造力 或通过品味课文的意蕴哲思,汲取传统智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总汇
22课 孟子 三章。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 孟子 一书 注 孟子及其 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宋朝朱熹把 孟子 论语 大学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