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单元l练习

发布 2024-03-04 21:00:09 阅读 8619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 (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 ,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 (干冰) 的固体。(干冰 )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 (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 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

1、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2、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可能会流进几滴,但再多就不会了。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了。

3、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压缩空气?

答:自行车轮胎和篮球充气、空**、公共汽车的门、喷雾器。

4、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自然界中,冷空气和热空气总是在不断的循环运动着,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设计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把一块土豆片放在玻璃杯中,另一块土豆片放在塑料袋中用线扎紧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中,几天后发现玻璃杯的土豆片变软了,而塑料袋中的土豆片还很脆。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6、你会让空气流动起来吗?把你的方法写出来。

答:转动风扇、用扇子扇动、吹气、开窗对流。

7、每当饭熟的时候,我们揭开锅盖,锅盖上会有许多小水珠掉下来,它们是从**来的?

答:它们是水蒸气受冷时凝结成的细小水珠。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 温度)。

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 先快后慢 )。

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4、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5、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 辐射)。

6、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7、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8、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9、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0、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1、水受热后会变成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12、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13、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

14、云、雾、雨、露、霜、雪、冰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后变成的。

15、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6、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17、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三、回答题。

1、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 应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降,不断下降的冷空气会包围住食物,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2、为什么人们冬天喜欢深色衣服,而夏天喜欢浅色衣服?

答:冬天穿深色衣服吸热好,保暖热乎;夏天穿浅色衣服吸热差,凉快。

3、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白色的衣服吸热性差,宽大的衣服又可以形成空气对流,使人感觉凉快。

4、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

答:散热板漆成黑色是因为黑色物体的散热性好。

5、为什么海水和海边的沙子温度不一样?

答:海水和沙的吸热性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在水中凉快。

6、举例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答:蜡烛、巧克力、糖遇热会熔化成液体,遇冷会凝结成固体。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7、厨房里的锅、铲子大多是金属制造的,为什么都有一个木头的或者塑料的把手呢?

答:因为金属吸热快,可以很快就能把菜饭做熟。用塑料和木头做锅把是因为它们吸热慢,避免做菜时烫伤手。

8、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哪些事?

答:可以使乒乓球变鼓、可以弯曲玻璃管、可以炼钢铁、可以做温度计。

9、空气会热胀冷缩吗?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答:把气球套在塑料瓶口上,然后将塑料瓶放入热水中,会看到气球鼓起来。

塑料瓶放入冷水中,又会看到气球憋了。实验证明空气会热胀冷缩。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

3、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4、耳朵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三部分。

5、声音传递的路径是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6、声音的强弱与 (振幅) 和( 距离)有关。振幅大,声音(强);距离远声音(弱)。

7、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8、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9、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 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

二、选择题。

1、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的声音来得(c)

a音量b音调c高d强。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a、c)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土地b空气c坛子。

三、判断题。

1、在一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口玻璃瓶内装上不等量的水,按水位高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好。用嘴使劲向瓶口水平方向吹气,可以发现水装得越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低;水装得越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不装水的空瓶子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失。(×

4、噪声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三、连线题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6 )听神经收集声波。

5 )耳蜗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2 )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1 )耳廓传递振动。

3)鼓膜传送声波。

4听小骨产生振动。

四、回答题。

1、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什么?它运用的科学道理是什么?

答:“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位。

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声音就传到了人的耳朵。

2、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哪些减少噪声的方法。请举出3个实例。

答:(1)、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隔音屏障。

3)、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可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3、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

答:不要听过高、过强的声音;不要带耳塞听**;不要经常挖耳朵;在嘈杂的地方捂住耳朵、不要大吼大叫。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五单元

一 填空题。1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2 各种物体只要 振动 就会发出声音,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 停止振动 3 声音能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中传播,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声音可以向 各个方向 传播。4 人的耳朵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神经 构成。5 噪声 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五单元

一 填空题。1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2 各种物体只要 就会发出声音,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3 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 中传播,声音可以向传播。4 人的耳朵构成。5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6 声音有 和 的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7 食物中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8 米饭 面条 ...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

1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2 摩擦 弹拨 敲击 吹气 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 声音能在 固体 液体 气体 中传播,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4 声音可以向 各个方向 传播。5 声音在 固体 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 液体 最慢是 气体 6 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 人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