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方法,类比移植。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2.理解首尾呼应、移步换景和抓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以上的方法来进行游览性的文章的片段描写。
教学重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游览性文章的方法。
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及文字资料。
2.收集并阅读有关游记的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北京的颐和园,在那里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的美景。(齐读课题)
指导“颐”字的书写:请同学们看看课题中哪个字最难写?(“颐”字最难写。
)谁能说说写“颐”字要特别注意什么?(左边部分的中间是个“口”字,别把左边部分写成了“大臣”的“臣”。)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我们再看看这些词语(课件出示带生字及音节的词语),你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吗?特别是红色的生字,自己小声读读。谁来说说这红色的生字中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抽生说)。课件出示去掉音节的词语,谁来读读?(抽生读),齐读。
3.初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引出“首尾呼应”。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小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颐和园能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谁能用一个词语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
课文的作者也有和你们一样的感受,能从文中找出来吗?在文中的哪个位置?(首尾两段)(板书:美丽、美丽)
像课文这样在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意思相同,可以强烈地突出文章中心,抒发作者感情的写作方法叫首尾呼应。(齐读这两句话。)
4.扩展知识、感情朗读。
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誉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
5.导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美丽。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美丽的。
二、写法归纳。
一)整体结构,移步换景。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游览顺序的句子。
抽生交流后,用课件出示以下句子,齐读。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你发现了什么?
a请同学们看,这些句子在课文**现的位置。(都出现在“每一段的开头”,)
b蓝色的词,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表示地点)
c红色的词,是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动作)
3.介绍方法,引出“移步换景”
就是这些动词记叙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我们随着作者脚步的移动,从长廊登上了万寿山,又从万寿山来到昆明湖。脚步在移动,看到的景色也在随之变化。这种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板书:移步换景)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男女生交替读句子)。
二)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1.写一处景观,仅有游览顺序还不够,每处景点的介绍也是必不可少的。请同学们继续游览颐和园,默读思考:作者每到一处,重点写了哪些景物?将景物名称圈出来。(抽生交流)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相当于咱们学校的几十倍。其中群峰叠翠,树木、建筑、不可计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这几个景物?(这些景物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
板书:抓住特点。
2.详析第二自然段中的特点描写。
1)我们以写长廊的第二自然段为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突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哪些景物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抽生说长廊有什么特点(长、美)板书:长、美。
长:作者是怎样写长廊的长的?(学生读出有关句子。
)(出示课件: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有多长?(700多米长,273间,一眼望不到头)用什么方法说明长廊长?(列数字的方法。
)这条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是世界之最。让我们自豪地读读这两句,读出长廊的长。(学生齐读)
美:美在哪儿呢?
色彩美:板书:色彩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这里的一个“绿”字和一个“红”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色彩很美,很艳,可见作者语言之简洁。板书:语言简洁。
画美:画怎么美?抽生读出有关语句,(课件出示: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五彩”说明画的什么美?(色彩美)。
除了色彩美,还有什么美?(内容丰富,很美。)从哪儿看出画的内容丰富?
(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几千幅”说明画的什么多?(数量多)。
采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列数字),板书:方法:
列数字。想看看这里的画吗?(课件出示:
《桃花源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天女散花》等彩画)这么多、这么美的画,能用我们的朗读来赞美它吗?(带着赞美之情齐读这句话)
长廊的美还表现在哪儿?(风景美)。抽生读出有关语句(课件出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花木美在哪儿?
(花木很多,很美)。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栽满”、感受到花木的数量多,很美。
从“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感受到花木的种类也很多,很美)。再说说作者是怎么样写微风的?
抽生读描写微风的句子。“神清气爽”这个词语很优美,板书:神清气爽。
“神清气爽”是什么意思?(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是啊,长廊内外美画、美景互相映衬,画如景,景如画,置身其间,谁能不神清气爽呢?
2)美读。谁能带上赞美之情美美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呢?(指名读)
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陶醉在这美景之中,一起美美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全班齐读)
3.写法迁移训练。
长廊的美令人陶醉,我们学校的林**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通过仔细观察,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描写它?(课件出示校园林荫道图,配乐。学生写,师巡视指导)
抽一学生的片段描写来展示、师指导修改,再让全班学生自己修改。再抽一篇修改后的文章来展示。(主要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和列数字等方法进行片段描写)。
小结:景物的特点不同,描写的方法也不同。作者仔细观察,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景物,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和列数字等方式描写了景物,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刚才同学们也用上了简洁优美的语言和列数字的方法,描写了校园林**的特色,使林**跃然纸上。
同学们,颐和园不只有美丽的长廊,它还有万寿山、昆明湖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美丽景色,说也说不尽,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游赏。
板书设计:18、颐和园。
长廊:长、美。
美丽万寿山美丽。
昆明湖。副板:
1.移步换景
2.抓住特点:色彩美多。
3.方法:语言简洁优美列数字。
2019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 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 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以及课文优美的语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然后再读,深入感受美。第二,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颐和园》优质课导学案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材分析。颐和园 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从文章的结构来说,文章采用了很常用的总 分 总的结构进行内构文章,使文章条理清晰 井然有序。从文章的语言来讲,文章词句段都很优美,语言风格古香古色,词句运用恰当自如,使人如临其境,情不自已。从文章的形式来讲,随着作者的游览进行描写,视角所到之处 笔...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18颐和园》优质课教学设计
18 颐和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 一课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