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教案新人教版

发布 2020-09-18 14:02:28 阅读 7607

18 颐和园。

一、说教材。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文第二篇课文——《颐和园》。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组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

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它在本组文的读写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课时划分:

针对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的形式组织教学,并运用多**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法。本节课预设以读为本,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从而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联想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和教师美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画面等形式,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导学长廊部分,在读、想、划、议相结合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

”(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以导游员的角色出场,又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既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又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

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读美文,想象画面,欣赏长廊的美景,从而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同时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学法迁移,自学**。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

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 “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

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其中为必做题为选作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歌、对联、**、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学生间有着千差万别。“一刀切”作业难以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本节课的作业我安排了“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不但体现了个性,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教案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师想要进行颐和园的教学吗!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相关的教案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四年级上册语文18课颐和园教案,欢迎阅读。1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 耸立 等词语。2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颐和园

课文详解。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读通课文。2.对照,整体感知全文内容。教学过程。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它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让我们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它的美丽。1.自主预习提示。1 读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18《颐和园》教案设计

18 颐和园。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第4 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 2 3 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 能用 隐隐约约 造句。3 掌握背诵的方法。4 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