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发布 2024-03-01 10:40:14 阅读 144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特别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中,进行语言的感悟,品读,积累和运用,形成较好的语感和解读能力。所以,教学的的艺术就在于生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唤醒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表达了人间的美好真情。本课讲述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事情,通过对老大娘、小金花以及朝鲜大嫂的告别,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本课语言淳朴真实,充满感情,读来令人深受感动。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四年的语文学习基础,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通过对老大娘、小金花、朝鲜大嫂的的告别,回顾了志愿军战士和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所处时代的不同,对课文的年代背景不熟悉,体味课文的情感存在困难。

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段,体味课文表达的情感,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 **导入,激发学趣(5分钟)

****,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

教师引出课题,相机板书“再见了,亲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啊(10分钟)

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1、正确、流利大声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

课件出示生字词:

采取**车读、齐读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问题: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当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默读课文,并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

三、 品读课文,体味真情(25分钟)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哪一位朝鲜人民的事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并点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这位朝鲜阿妈妮为志愿军战士做了哪些事情?找出来,读一读。指名学生回答。(洗补衣服、送食物、救伤员)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语段一: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抓动词“带着、顶着、冒着、穿过、送到”,教师范读本语段,学生边听边想象一位上年纪的阿妈妮送食物的场景,重点读出“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体现的紧张感。学生齐读本语段。

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雪中送炭”的意思,并造句。

语段二: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对比阅读。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学生自由朗读这两句话,并与同桌进行交流,哪一种表达更好?为什么?(反问句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陈述句太平淡。)

小组轮流朗读本语段。

假设你是这位朝鲜阿妈妮,现在志愿军战士们要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吗?写写你对他们说的话。(主要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不舍之情。)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4. 再见了,亲人。

洗补衣服。阿妈妮送食物。

救伤员。小金花。

朝鲜大嫂。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教案

再见了,亲人 第一课时教案。东瀚莲峰小学林美琴。教学目标 1 结合课文认识 役 妮 等八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噩耗 战役 雪中送炭 等词语的意思。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3 运用联系上下文 比较 联想 补,白 移情换位等方法品味重点词语 句子的内涵 训练学生想象 ...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词义 战争战役战斗的区分 图示法 战争 民族与民族之间 国家与国家之间 阶级与阶级之间或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战役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斗 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口头完成作业本中 战争...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 揭题引入,激发 兴趣。1.出示题目 亲人 是什么意思?有血缘关系的,关系亲密的人 谁是我们的亲人?2.课文中的 亲人 指谁?指大娘 小金花 大嫂,指朝鲜人民 这句话离别的话是谁说的?3.介绍时代背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地踏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