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7 16:20:05 阅读 1876

起点分析: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种种液体,如:水、醋、酒、饮料等。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溶液之前,可能对溶液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教材直接从学生熟悉的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入手,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溶液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并且由于溶解过程是微观粒子相互扩散、混合,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特征决定了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溶解的本质,对后面学习溶液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教师应该从溶解入手,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注意帮助学生分析:课本给出的“溶液”概念是从溶液这样一个分散体系的组成特征来下定义的——符合这一组成特征的分散体系就是溶液。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帮助学生实现溶液概念由其头脑中原有的不够科学准确的“迷思概念”(即生活化概念,如学生从字面意义理解容易把“溶液”想成一定是液态的,并且其中一定有水等等)转化为科学概念,需要从活动入手,积累丰厚的感性认识,之后才能实现真正的概念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均一性、稳定性。学会使用溶质和溶剂等概念,并且能够分辩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认识饱和现象,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乳化作用和乳化剂。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溶解是通过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扩散实现的,在溶液过程中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知道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方法。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试管、酒精灯、食盐、硝酸钾、食用油、洗洁精、多**等。

课时:1第一课时。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溶液。学校邹坞一中主备人张中洲 课型 新授 课标要求 1 认识溶解的过程,知道溶液 溶剂 溶质等概念。了解溶解时的能量变化。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 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4 知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能根据溶质质量...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10.11 授课人胡安金 课型 新授课。课题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 知道什么使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般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一...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任务 1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有些物质是有酸性的 有些物质是有碱性的。2 知道什么是酸碱指示剂,会用石蕊 酚酞等酸碱指示剂 或试纸 定性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学习重点 1 石蕊 酚酞遇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2 使用石蕊试纸测定某些溶液的酸碱度。课前自主学习 1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