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7 16:15:05 阅读 1256

授课日期 10.11 授课人胡安金

课型 :新授课。

课题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知道什么使溶液剂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的溶质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般应用,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对混合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溶液就是一种常见的混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本节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对溶液有比较清楚的认知,从而为后面学习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在以后进一步学习浊液、胶体等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5)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对溶解的微观过程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熟知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溶解过程中混合液体的温度有无变化这是他们过去不曾注意的,盐水或者糖水放置久了会怎么样也是过去学生很少主动思考的。教师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形成“食盐水是均。

一、稳定的”这一结论,以此作为学生认识溶液特征的基础。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温度计、试管。

实验药品:泥沙、植物油、汽油、食盐、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

其他:多**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溶液,比如喝的饮料,在前面学习中接触到的稀硫酸、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都是溶液,那么水是不是溶液呢?牛奶是不是溶液呢?

到底什么是溶液呢?要解释这些,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提出问题]把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后,是不是都能够得到溶液呢?让我们观察以下实验。

实验]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10毫升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泥土、植物油、食盐,观察实验现象;振荡,再观察发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以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学生交流)

1、 加入泥土的试管里,泥土没有溶解,全部沉淀;

2、 加入植物油的试管,植物油全部飘在上层;

3、加入食盐的试管内,食盐全部溶解。

获得结论: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观察】:以上三个试管内的物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相同点:都是混合物。

不同点:有的溶解,有的分层,有的沉降。

讲述】:像这样溶解之后的物质叫溶液;

分层或沉降的叫浊液;分层的叫乳浊液,沉降的叫悬浊液。

提出问题】:在溶解过程中,哪一个起溶解作用,哪一个被溶解?

学生阅读教材58页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概念。

板书] 溶液组成溶质、溶剂。

即:溶液中,被溶解的是溶质,其溶解作用的是溶剂。

提出问题】:1、氯化钠溶液中,各处的咸度是否一样?

2、将溶液密封长时间放置,氯化钠晶体是否析出?

学生交流】:总结:咸度是一样的,因为溶液时均一的;

不会析出,因为溶液是稳定的。

总结】你能说出溶液的特征吗?(均。

一、稳定、混合物)

板书】溶液特征。

思考】:为什么溶液都是均。

一、稳定的,而浊液是不均。

一、不稳定的呢?

阅读课本59页教材。**flash微观动画并解释微观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氯化钠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充分的进入水分子中,形成均。

一、稳定的溶液。

反馈练习】:判断对错:

1、澄清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2、充分溶解后的一杯糖水,上面不甜,下面甜。

3、将一杯盐水倒出一半,则剩下的盐水咸度减半。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医用酒精。

2、糖水。3、碘酒。

4、汽水。讲授】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发现,溶质有固体、液体、气体,而溶剂常用的是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做溶剂。

过渡】前面学过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伴随着能量变化,那么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呢?

提问】现有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三种物质,如何比较测量这三种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学生讨论:(讨论、交流、控制变量、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溶解氢氧化钠、硝酸铵、食盐。

实验现象:1、加入氢氧化钠的烧杯里,温度升高;

2、加入硝酸铵的烧杯里,温度降低;

3、加入食盐的烧杯里,温度不变。

获得结论:物质在溶解时,温度有时升高,有时降低,有时不变。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溶解时,常伴随着温度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60页。

归纳:物质在溶解时有两个过程:扩散和水合。

扩散的过程是吸热。

水喝的过程是放热。

吸热》放热,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吸热=放热,温度无明显变化。如氯化钠。

提出问题:油和水不能形成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的更加均匀,并且放置更长时间也不会分层,油和其他溶剂能不能形成溶液?

演示实验】 1、花生油+汽油,与刚才水和花生油的混合物比较。

2、油水的混合物中滴加洗涤剂,与刚才油和汽油的溶液比较,形成溶液了吗?

讲授】物质总是容易溶解在与它性质相似的物质中。

**】 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微观解释。

讲授】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得到乳状混浊的液体。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经过静置,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成上下两层。

再加入洗涤剂之后,形成的乳浊液可以比较稳定的存在,液体不再分为两层。洗涤剂的这种乳化功能可以使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因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洗涤剂洗掉。

学以致用】在生活中漂亮的衣服上沾上油污我们可以如何清除呢?为什么?(可以用汽油擦,原理是油污被汽油溶解掉;还可以用洗衣粉或肥皂洗),洗衣粉或肥皂为什么可以洗掉洗油污?

多识一点】反馈练习】助学。

板书设计: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1) 特征:均。

一、稳定、混合物。

2) 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固、液、气)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通常为水等液体)

2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物质在溶解时有两个过程:扩散和水合。

扩散的过程是吸热。

水合的过程是放热。

吸热》放热,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吸热《放热,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

吸热=放热,温度无明显变化。如氯化钠。

二 、乳化现象。

1)乳化剂。

2)乳化作用。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题 第三单元溶液。学校邹坞一中主备人张中洲 课型 新授 课标要求 1 认识溶解的过程,知道溶液 溶剂 溶质等概念。了解溶解时的能量变化。2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 理解饱和溶液的定义,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4 知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能根据溶质质量...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起点分析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如果问学生什么是溶液,学生可能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种种液体,如 水 醋 酒 饮料等。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溶液之前,可能对溶液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教材直接从学生熟悉的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入手,使学生首先认识到溶液是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并且由于溶解过程是微观粒子相互扩散 ...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一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任务 1 知道并能举例说明有些物质是有酸性的 有些物质是有碱性的。2 知道什么是酸碱指示剂,会用石蕊 酚酞等酸碱指示剂 或试纸 定性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学习重点 1 石蕊 酚酞遇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2 使用石蕊试纸测定某些溶液的酸碱度。课前自主学习 1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