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肠结诊疗方案

发布 2023-12-05 23:15:06 阅读 5798

2023年肠结(肠梗阻)诊疗常规。

一、病名:中医病名:肠结西医病名:肠梗阻。

二、诊断要点: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年)。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2)影像学检查:

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作,难以**。2.西医诊断: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2)体征:

腹部改变为主,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或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或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立位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二)证候诊断。

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矢气,便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

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矢气,便闭。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

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苔白,脉细弱或细数。三、**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

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

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

组成:厚朴15g生大黄9g枳实9g炒菜菔子9g砂仁10g川楝子10g炙甘草9g2.实热内结证。

治法:泻热导滞,通里攻下。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组成:酒大黄12g枳实12g芒硝6g厚朴24g黄芩10g延胡索10g白芍10g甘草9g3.脉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便。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

组成:桃仁12g生大黄12g芒硝6g桂枝9g丹参10g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9g4.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肠通便。

方药:新加黄龙汤加减。

组成:生地15g人参10g生大黄9g芒硝6g、玄参15g麦冬15g当归10g甘草6g

中药胃管注入:禁食患者,可按上述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每剂熬煎150ml,冷却至适宜温度,经胃管内注入,每次50ml,闭管保留2-3小时,3次/天,直至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大便通畅。(二)针灸**1、体针:

主穴:足三里、大横、大肠俞、内关、气海、天枢。寒凝者,可加关元、中脘,或炙气海、神阙。

热结者,可加曲池、合谷、支沟。食积者,可加梁门、内庭。虫积者,可加阳陵泉、四缝。

气滞者,可加中脘、行间。脉络瘀阻者,可加血海等。

气阴两虚者,加脾俞、肾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肢体穴位垂直进针1.5寸,腹部穴位与腹平面呈45度角斜向下进针1.

5-2寸。每隔5-10分钟重复手法一次,留针30分钟。诸穴均施捻转提插。

酌情采取泻法或补法。

2、电针:取足三里、天枢穴。腹穴接阴极,下肢穴接阳极,施术3min后接中频刺激,留针20-30min。可酌情重复施术,1-2次/天,年老体弱者不适宜。

3、耳针:取交感、大肠、小肠穴,耳穴埋针固定,或用王不留行子固定在穴位上,间断指压。

三)其他**1、中药灌肠。

功效:将中药直达患处,起到缓解腹痛、行气通便的作用。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

生大黄10g、炒枳实15g、厚朴20g、桃仁15g、赤芍15g、莱菔子10g、芒硝10、黄芪20g、太子参15g。

用法:一剂煎水400ml,制成灌肠液,以200ml做灌肠,保留30分钟,每日2次。2、中药外敷。

可选用中药单味(如生大黄、芒硝、吴茱萸、生姜、葱白等)或复方(可参考上述中药方剂)研末,调以鸡蛋清或蜂蜜,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患者上腹部(中脘)、脐部(神阙穴、天枢)紧贴**,进行热敷,30分钟每次,每日1-2次,共5天。(实热内结者不适用)

四)内科基础**。

各种类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均采用内科基础**,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主要包括:常规抑酸,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时抗炎**。

(五)护理调摄。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血压、脉搏、体温、呼吸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记录呕吐次数、量、性状与颜色的改变;记录胃液的量与性状的改变;注意观察腹痛发作的次数与间隔时间;记录有无排气及排便。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饮食指导、情志调摄及健康教育等。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1.总体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版,第三辑)肠梗阻的疗效标准制定: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排气排便,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

显效:腹痛消失,腹胀减轻,恢复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有效:

腹痛腹胀减轻,有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腹部x线影像有所改善。无效:**后症状、体征、腹部x线无改善,甚或加重者。

2.症状疗效评价。

按计分法算出相应的比率和总有效率。(1)症状分级表。

参照《诊断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

症状腹痛腹胀。

iii级(++不能忍受腹胀满辗转不安。

呕吐。不进食也呕吐。

ii级(++能忍受腹胀能忍受进食吐不进食不吐。

排便排气。无排便排气。

不排便少量排气。

肠鸣音。消失3-5分钟未听。

到亢进次数多且声音高亢,甚至有高调金属音。

明显减弱每分钟低于1次活跃音调不特别高亢无高调金属音每分钟10次以上。

总积分。i级(+)较轻腹胀较轻可进食少量流食,不吐排便、排气不。

爽少于正常每分钟1-3次次数多每分钟6-10次。

正常每分钟4-5次。

正常每分钟4-5次。

能排气排便。

无。0级(-)无腹痛无腹胀。

计分。2)疗效指数按每级3分计,即i级3分,ii级6分,iii级9分。

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前症状总分-**后症状分数)/**前症状总分×100%疗效指数小于40%为无效;41%-60%为有效;61%-80%为显效;80%以上为临床痊愈。(二)评价方法。

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1-2天内完成。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2、**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

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按照“评价标准”,从症状、体征、理化检查方面进行评价。五、疑难分析:

目前中西医结合**肠结病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临床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运用中医中药**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缩短**时间,是**的难点,主要问题如下:

1、本病并发症较多,往往在**主证的同时需兼顾并发症的**,如果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如:急腹症、离子紊乱等是中医**的薄弱环节。

2、肠梗阻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对于机械性肠梗阻和血运性肠梗阻中药**效果差。六、解决方法:

1、出现早期肠梗阻的症状时,须结合辅助检查首先判断是否为机械性肠梗阻或绞窄性肠梗阻,把握手术指征。

2、**本病,总的来讲以“通”字立法,固以“通则不痛”为原则,所谓“通”,并非纯用攻下而言,热者寒之亦通、寒者热之亦通、虚则助之亦通、实则泄之亦通,临证时又必须灵活掌握。

3、加强中药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注重本病并发症,在**主证的同时兼顾并发症的**,予以补液,纠正离子紊乱等。

肠痈诊疗方案

肠痈 阑尾脓肿 诊疗方案。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于内痈范畴,相当于西医的急性阑尾炎 回肠末端憩室炎 克隆氏病等均属于肠痈范畴,而阑尾周围脓肿是化脓性或已穿孔阑尾所产生的脓液被局限于阑尾周围,将阑尾包裹并粘连,从而形成的炎性肿块。首见于 素问。厥论 其说 少阳厥逆 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本病可发...

2023年诊疗方案

缺血性中风病 急性期 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 情志 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 火 痰 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 口舌歪斜 言语謇涩或不语 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 诊断 一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

2019心悸诊疗方案

心悸 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 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 一 概述 心脏在正常情况下冲动起源于窦房结,以一定范围内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并传布于心房与心室,引起收缩。心律失常是指心律起源部位 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 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