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
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两手空空。
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
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学离海很远,校长带学生到海边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以他为界,学生只准在界内完玩。
终于,孩子们玩尽兴拉,纷纷上岸。一群低年级女生上岸后,觉得衣服湿拉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拉,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竟然……校长惊的目瞪口呆,第一念头就是冲上去大声喝止。
但,凭着他教育家的知觉,他等拉几秒钟。这一等,太好拉,他发现四周并没有人投异样的目光,包括高年级同学。一会儿,小女生们把衣服拧干了,重新穿上,又欢快地和小伙伴们玩到一块了,一切过去,什么都没发生。
真正的教育事业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的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如果那天校长大喝一声,那么,也许那些大孩子从此学会拉鄙视、学会拉嘲笑。教育者应该有第三只眼睛,那只眼睛叫学生。
有了学生的眼睛,教育就充满了智慧。
这个小故事让我很有感触,校长只是略略等拉几秒钟,却换回了平静的结局。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当时校长当时大喝一声制止,或者说一句“这么大啦,怎么不知害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女孩当时的窘迫。这对她以后在心理上造成多大的伤害。
教育有时就需要等待。都说“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谁也不原意用漫长的等待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你的努力浇灌在学生身上绽放。
从生活的每个细小处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等到了孩子的转变。因为有一条真理告诉我们:不管物质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世,必定会由量变到质变。
书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说有一高三学生整天吊儿郎当,不好学习。一天,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羞辱他:“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就跪在操场上趴一圈。
”男生大受羞辱,发奋图强,一年后那个学生考上拉大学。一天,他正好和女友再路上散步,遇到高三时的同学,他们聊起拉班主任,他恨狠的说起那件事,说我没叫他跪操场上趴一圈已是对他最大的宽恕拉。同学惊讶极拉,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老师使用的激将法吗?
他想前想后全明白了,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一想起这个故事,心不由得颤抖。教师的爱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更多的是宣扬那种“甜”爱,而这种“苦”爱更加震撼我的心灵。
这位班主任真的象一位高明的医生,会在药中用毒。药轻了,不起效;重拉,会出人命。正是这位班主任的恰倒好处的用“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潜力以及性格中的叛逆与不服输,都清清楚楚的,他用拉大家看来一副很危险的药,他却胸有成竹。
这种爱看似残酷的,却是富有智慧的。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
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作为今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
文中管校长引经据典谈了很多教师读书于己于他人的益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对此,我非常赞同。
2、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
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
当然思考的基础是实践,没有实践的思考是空想,没有思考的实践则是盲动,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
3、勤练笔,与思考对话。
书中指出,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示。写作的好处在于能强迫人静下心来,把模糊变成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它促进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经得起推敲;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
读了之后我发现:书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人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有一定的借鉴性。
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有方向感、纪律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断努力与拼搏,人生的收获定然丰满。
这就是属于人生的真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 读后感。因为老师的推荐,我读了关建刚的 不要当老师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书名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仔细阅读。作为一名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这本书对我们的新老师大有裨益。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并不会让你觉得很难阅读,但是它非常吸引人。作者用一个小故事和典故来引导我们的新老师成为一名有方向感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 读后感。大致坡中心小学王春霞。在读完 不做教书匠 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 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 也没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责任心是一个人必备品质。社会学家戴维斯说 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存机会。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心,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敬业。教师更需要责任心。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的工作是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