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学目标。1.根据资料、**及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分析出水稻生产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
2.通过对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3.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的方法;热爱稻作文化,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和谐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1. 重点: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方式。
2. 难点:水稻生产区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设计。导入:展示《河姆渡遗址的碳化稻谷》**,导入新课。
1)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哪个国家?
中国 。2) 水稻生产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内容和过程。
一、 稻作文化的印记。
1. 课本图4-1《湄南河平原的位置》的学习。
1) 泰国境内的湄南河平原位于中南半岛。
2) 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
3) 水稻生产与当地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当地的自然条件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
2. 水稻生产与人口分布。
1) 水稻生产的环节有哪些?
1.播种育秧。 2.插秧。 3.田间管理(除杂草、除虫、施肥)。 4.收割。 5.脱粒晒干等。
2)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这些生产环节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3) 湄南河平原上分布着泰国87%的人口,这与哪些因素有关?
1.稻作农业对人力的巨大需求。 2.精耕细作的农业,水稻高产,这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
3.稻作区的生产、生活环境。
1)湄南河稻作区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密集的水网环绕着大片稻田与村庄。
2)人们为水稻生长还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第四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家住平原第二时。一 教学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第二时主要介绍了高度机械化成为美国中部平原上的农业特色,以及在这一特色下的人们生活情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与结比,明确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不同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促使学生支探索居住在平原条下其他人们的生活特色,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第一课《家住平原》教案
第四单元第一课家住平原。一 教学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稻作文化的印记 重点介绍了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 土壤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来热带的总和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家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动田径...
第四单元第一课
教案检查签名。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主备人 刘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 和危害。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调查采访 查阅文献 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 保护等信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