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拿来主义》 第一课时 教案

发布 2023-11-10 11:35:07 阅读 6439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把握文意,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法,领会文章的逻辑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3.体会幽默犀利、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

4.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把握文意,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点拨解读、合作**。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知人论世和理清文脉,从整体上梳理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领会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品味逻辑美。第二课时重在品味语言美和思想之美。

教学环节与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联系写作背景解题。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却存在着多种思潮。封建遗老遗少妄自尊大,“尊孔读经”,排斥外国文化,掀起复古主义思潮,一些“清醒的青年们”被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否定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左翼文艺队伍中,对外国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也比较混乱,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一些人反对吸收外国文化。更恐怖的是:

蒋介石讨好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奉行投降主义,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帝国主义除了掠夺我国资源外,还不断“送来”西方文化,腐蚀民众,中国面临“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鲁迅先生针对这种错误思潮泛滥的状况写了《 拿来主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系列杂文。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学习最能代表他风骨的又一杂文《拿来主义》。

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议论说理形象;语言上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尖刻犀利。杂文是一种特殊的议**,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评论离不开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象是什么?

结合课下注释和刚才介绍的写作背景说说。

明确:对 “外国文化”“文化遗产”要“拿来”,倡导要实行“拿来”。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破立结合的逻辑思路。

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主义圈点勾画,师生交流后)

明确: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这些主义都是对待外国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态度、表现和做法。鲁迅先生认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是错误的;他倡导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

小结: 三、细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进一步理清文章逻辑思路和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下边我们来看看他使用那些论证方法:

1、鲁迅先生怎样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这些态度的?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这些态度为何是错误的?其表现和后果如何?完成下表:

点拨解读重点和难点预设:

1)因果论证。

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的否定,就使用了因果论证。

闭关锁国,“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不与别人交流,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错失了与先进文化交流的机会,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导致自己封闭落后,最终被人用枪炮敲开大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丧权辱国条约。盲目排外,抱残守缺,所以不行。

为了讨好别人,“大度”地把自家的学艺上的东西都拿出去,送给别人,而且是“只想给与, 不想取得”。 结果是自家的东西都送完了,沦为乞丐,只能讨点残羹冷炙来过佳节盛典。媚外求宠,投降**,所以有害。

听凭送来”,被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和日本的小东西吓怕了,他们套走了我们的**,欺骗了年轻人,毒害了年轻人的心灵。所以大受其害。

闭关主义,丧权辱国。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遭受侵略,大受其害。

作者透过现象(表现)看本质(态度)思维,正是杂文“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揭微显隐”“从一滴水里看世界”写作的特点。

2)类比推理破送去主义。

同类相比谓之类比。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在论述“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时,将中国与尼采类比。尼采自诩是太阳,送去主义者自诩中国地大物博;尼采自认为光热无穷,送去主义者自诩中国煤矿丰富;自诩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中国只送去不拿来;“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丰富,还要 “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几百年之后,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所以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亡国灭种。

2、鲁迅先生怎样确立“拿来主义”这一观点的?

点拨解读重点和难点预设:

1)因果论证。

(2)选言推理(特别的因果论证)

在分析了对待文化遗产错误做法的表现和后果之后,作者提出了“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主张,前后的因果关系成立吗?请你说说理由。

以冯谖客孟尝君例说巡演推理: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拿来主义》的论证逻辑:

因为:列出所有选择项———对待外国文化的做法有4 种:④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

否定选项一些):①闭关主义——不行;②送去主义——有害;③送来主义——危险。

所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肯定余下的选项)

拿来主义》对因果论证的说理方法运用得非常成功,因为它的推理十分严密,可以说无懈可击,让人信服。

文章是怎样阐释要拿来的?

思考运用:对待文化遗产,有多种做法,请运用选言推理,分析文章如何确立正确的主张。

学生思考、梳理,教师引导、总结:

因为对待文化遗产的做法有4种:怕而避、怒而否、喜而受、勇而拿。

逃避主义、虚无主义(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是错误的做法。

所以勇而拿,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做法是拿来(占有,挑选)

3)对比论证,针对性强,观点鲜明。

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作用。

明确:作者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弯子,实际上先破后立、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拿来主义”的提出就顺理成章了。

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据上表总结结《拿来主义》的论证逻辑:

文章先论述 “闭关主义”和 “送去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 “送去主义”了。

并指出其实质和危害:“闭关主义”的实质是“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送去主义”的实质是 “媚外投降”,导致“亡国灭种”“贻害子孙”。接着,文章论述“送来主义”的危害:

四、总结。全文的逻辑结构与内容:

五、作业。1、再读文本,领会文章的逻辑美。

2、品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语言犀利、幽默,用词灵活,新颖别致。

3、联系、思考、领悟文章思想的深刻。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答案

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 06 第一课时。一追本溯源 1探寻背景。请同学们看80页课下注释,及课本内容,总结本文的背景。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 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 围剿 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

拿来主义第一课时 2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单元 章节 课题必修四第三单元。本节课题。拿来主义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文章中的深刻内涵,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方。课标要求。法,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 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1 认知目标 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

《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背景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 拿来主义 精神,阅读中外作品面对文化遗产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类比论证在本文的使用。3.品味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特色把握讽刺 反语手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