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说课稿

发布 2023-10-23 02:15:04 阅读 4267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五、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学生,这节课之后老师要好好地奖励你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多么天真!

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不过此时我已不是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3.**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

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四)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七)板书设计。

8.匆匆。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语文六年级《匆匆》说课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 匆匆 说课稿。一 说教材 我要说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匆匆 匆匆 是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 匆匆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

六年级匆匆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下册 匆匆 说课稿。我今天讲的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匆匆 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读懂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 学习从阅读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感悟文中道理。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展开联想,感悟文中道理。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解题。使...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

2 匆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会两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积累语言。4 学习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过程与方法。1 读写结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