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教案

发布 2023-09-12 16:35:51 阅读 5912

第一课。

教学目标。一) 知识要求。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 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2) 货币的职能。

3) 人民币的主币和辅币;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纸币名称。

2.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 商品的含义;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和联系

2) 商品的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 **、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的含义。

6)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7)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3.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1)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

2) 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 能力要求。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力,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能力。

三)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商品的概念。

2.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3. 商品的基本属性。

4.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7. 价值规律的含义。

8. 等价交换的原则是怎样贯彻的。

9. 价值规律的作用。

课时安排。原则上每框一课时,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 ,商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什么是商品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商品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第一节商品。

一、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一) 商品的含义。

1. 商品的基本含义。

1)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2)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 商品和其它劳动产品的关系。

商品与其它劳动产品比较表。

3.商品和其它非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

商品和其他非劳动产品的物品比较表。

二)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1. 农业和畜牧业分工之后,出现了劳动产品交换——商品交换。

2. 手工业从末叶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的生产——商品生产。

3.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综合——商品经济。

三) 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1. 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2.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使交换变为现实。

四) 商品经济的类型。

1. 自然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

2.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3.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商品的含义,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类型。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商品为什么需要交换?怎样才能交换成功?这就涉及“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二 、商品的基本属性。

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

1、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由商品本身的物理的化学的等性质决定。

3、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其他物品也有用。

二) 商品的价值。

1、 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它们都是劳动产品→在生产时都耗费了人类劳动→在产品中都凝结了人类劳动→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2、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因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不会有价值。

3、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

(1)交换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最先表现为各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的量的比例。如: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三)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 它们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称商品的二因素。

2、 作为商品,它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

4、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辨证对立统一

1) 商品的生产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因而它必须出卖商品的使用价值。

2) 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它要付出价值。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它不是商品所特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

价值是商品具有的共同特点,即所有商品都具有价值,但是就每件商品而言,价值除了在质上,即每件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相同外,在量上,即每件商品所凝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多少是有差别的。在通常情况下,凝结人类劳动多的商品,其价值就大;反之,其价值就小。每件商品的价值有大有小,这就是“商品的价值量”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商品价值量”的问题。

讲授新课。二、 商品的价值量。

一) 价值量的含义。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二) 价值量的决定。

1. 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2) 生产一种商品是所耗费的劳动量愈多,这种商品的价值量愈大。

2. 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3.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1)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2)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三)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 劳动生产率。

1) 含义: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2) 表示方法:

1 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2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3) 类型。

1 社会劳动生产率:同行业的生产效率。

2 个别劳动生产率:同行中各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2.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正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反比。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量价值总量

无关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正比

1)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价值量。

下降。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商品数量。增多

2)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数量增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商品价值量不变。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商品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同时,懂得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教案

教材简析 红 黄 蓝三原色在幼儿园时学生就已接触过。原色互混产生间色 复色,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是以调色 色谱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的。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让这三种颜色相互流动,观察色彩的变化。教学目标 1 通过让红 黄 蓝三原色互相流动 混色的游戏,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调配规律。2 用搅拌 流淌 吹,等方法引导...

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好朋友 课时 课题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学目的消除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 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学习以 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 实践活动。重难点感受 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环节。一 听 进入教室,拍手踏步。学生在门口排队,听着 玩具兵进行曲 进入教室。进入教室后,到...

第一课教案

课题 1 我们的民族小学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闪光点与不足。知识与能认识 坝 傣 等5个生字。会写 坪 坝 教力目标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 坪坝 穿戴 打学扮 等19个词语。目过程与方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标法目标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情感与态背诵自己喜欢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