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本学期我们的语文课节少了,但是如果因为时间关系就撵进度,势必造成每节课都匆匆而过,每个环节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到最后盘点一下,在学生的头脑里到底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想想好像没有。有的,还是我们老师上完课后,又通过反复地练习,生硬地往学生头脑里塞的一些东西而已。
当然,我不是说老师的课堂是这样。我是针对这自己的教学思考而谈。因为我以前就认为,有的时候,一篇课文可以一课时上完,为什么要用两课时?
一篇有完整意思的文章为什么偏要给割裂开上?但今天我不这样认为了。我们教师在落实每一课时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更多的语文理念加到这节语文课上,使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读、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想、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说、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写,让学生学完一节课,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哦,这篇课文的几个句子很美,我通过反复美读,已经把它们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了,说不定那天,它们就会出现在我的文章里;哦,这篇文章主人公的思想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感动得就要落泪了,我要向他学习;哦,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彩呢?
是因为它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是因为它运用了总分结构,使文章的条理清晰;是因为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总之,我们教完一篇课文,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2、我们的语文课堂,老师说的还是太多。记得在我讲《月光曲》时,于校长提出了这个观点。现在,再反思自己也结合本次听课的感受,确实让我感觉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我们可能就怕学生不会,所以当学生刚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我们就愿意迫不及待地接下去,学生谈得还可以,我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再给总结一下,我们没有在怎样引导学生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上下功夫,而是过早地剥夺了学生说的权利。近期听过不少的课,有一个感受就是,不管什么想法,只要是你老师勉强总结出来的,你想通过喋喋不休地说教灌输给学生的,那样的教育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很苍白的;而如果是学生感同身受,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口讲出来的,那样的教育才是作用于心的教育。就像本节课,在交流小钱的病很重这个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就有点急,学生找到一个词,老师马上展开讲解,没有让学生反复谈自己的理解,有好多感受是老师代言的。
所以,当时我就在听课本的右侧写到:让学生说出来,这样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
3、朗读的指导还欠缺那么一点点。咱这个班级的朗读语速普遍太快,对这样一篇情感特别强烈的文章来时是不适合的。过快的语速,只能造成学生为读而读,带不进自己的感情。
其实,我觉得,我们三年级的朗读还应该着眼于教学生一句话的朗读,而不是整段的朗读训练,只有把一句一句话读出感情,才能更好的朗读整段话。
4、咱们班的孩子们都很会评价,比如说:“我认为他读得很有感情,很感人”“我认为他没读出小钱生病的痛苦”。我想如果把里面的人称代词“他”换成“你”会更好一些。
比如说:“谁谁谁,你读得太有感情了,我都被感动了”,让评价的同学直接和朗读的同学对话,这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沟通,教育效力是巨大的。相信我,我在自己的班级试验过,效果非常好。
5、老师给学生做批注的时间太短,有点流于形式。我想,这与本节课内容过多,时间太紧有关系。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针对本节课谈的一些优点,是我在老师的课堂上确确实实地感受到的。而几点建议,只是结合本节课上的一些语文共性问题,更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些误区,有感而发。
如有不当之处,望老师见谅。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讲课都有精彩之处。只有取其精华,不断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感谢这个平台,感谢帮助我的每一位老师。学有所成,教有所长,学之改之,终身学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续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后续。20年后,小钱成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一次,小钱去台湾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开完会,小钱在路上散步。抬头一看,自己竟然走到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门前了。他没有多想,大步走进医院。找到当年那个帮他移植骨髓的专家李博士,向李博士要来那位台湾青年家里的地址。第二天,小钱怀着激动的心情敲开了...
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有感
读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有感。爱心是一盏灯,照亮自己,爱心是一只船,把人们送到爱的彼岸,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是饥寒交迫的人们得到瞬间的温暖。这篇文章讲的是七年前发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丽的杭州市,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 小钱,因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前置作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预习作业。1 我能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用横线画出和生字相关的词语。2 下面的词语我能正确读5遍。词语的读音,哪个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用拼音标出来。杭州海峡骨髓同胞血脉彼岸袭击空旷暂停间隔 身躯患病白血病凋零含苞绽放苍白红润余震谈何容易 平安无事突如其来几经辗转骨肉同胞血脉亲情步履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