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课程教学计划及大纲

发布 2023-06-29 15:25:28 阅读 5157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环境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总学时数:54

学分:3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目的要求: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入门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该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认识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和方法;了解全球环境状况及环境变化规律;了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一般规律;了解污染物控制、环境综合治理主要技术方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内容概要: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为依据,系统论述了环境的发生和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以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及其污染综合防治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控制。分析了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人口急剧增加、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全球环境问题。

简要介绍了环境管理、iso1400标准体系、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环境科学的性质;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等基本概念;环境科学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章大气环境,主要介绍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类型;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大气的稳定度与污染物的扩散模式;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第三章水环境,主要内容有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污染途径;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模型—简单河段水质氧垂曲线;河流的自净作用—耗氧有机物在水体中的降解;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管理。

第四章土壤环境,主要内容有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污染与净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作用。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主要内容有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方法。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内容有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基本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的基本内容等。

第七章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有环境规划的意义及作用;环境规划的常用方法;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和管理程序等。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主要介绍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森林的减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人口问题、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等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第九章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主要介绍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和内容;iso14000的概念和基本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基本内涵、实施办法等。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看幻灯片、录象片,于2023年开始多**教学。

实践性教学内容及安排:

在课程教学期间进行一次以兰州市环境状况考察为主的实践教学活动。

1 实践性教学内容。

a 城市污水排放对黄河造成的污染;

b 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

c 垃圾包围城市和对环境的污染;

d 宛川河的环境状况及污染因素分析。

2 具体安排:

在讲授完水、气、渣、声等章节后安排一天时间(利用星期六),从黄河兰州盆地的西端到东端,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考察。

需要安排大轿车一辆。

考核方式:笔试闭卷考试。

教材:新版本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1、奚旦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6月。

2、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7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天齐,环境保护,202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学。

总学时数:54

学分:3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任课教师:一、教学目的要求。

水文与水资源学》是从地球圈层环境角度继《地球科学概论》后为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关于地球水的又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自然界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及变化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能从水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和资源属性等方面认识水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一是对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二是对自然界不同运动特征的水与不同分布形式的水之间建立起内在的必然联系;三是能从水资源的特征、属性出发,分析、论证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性质以及与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关系;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及内容;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简史及展望。

第二章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地球水圈的概念,地球水循环模式与类型,各种水循环的特征及地理、生态环境意义;通用水量平衡方程,陆地水量平衡方程,海洋淡水平衡方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与水循环有关的气象因素: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大气的热源及主要气象要素等。

第三章大气降水。

降水要素和表示方法,大气降水的数量分布特征,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大气降水的成分组成特征;大气降水的分配,包括降水分配方程式,蒸发、入渗、径流等过程的作用机理及表示方法;大气降水量的计算方法;降水转化的区域结构规律与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下水。

地下水、岩石空隙类型、水的存在形式、岩石储容、运移水的性质,包气带、饱水带、含水层、隔水层等概念;地下水的分类,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的特征;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及分析内容和表示方法;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的特征及实例分析;地下水资源特征和合理开采利用。

第五章河流、湖泊。

河流的水情要素与水量补给;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河流泥沙含量与河水化学成分特征;河流年正常径流量的计算,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湖泊(水库)的特点与类型;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湖水(库水)的光学及热学现象;湖水(库水)的化学成分特征与富营养化;湖泊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六章海洋。

海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简述;海流、海浪、潮汐、赤潮等概述。

第七章与水资源有关的若干问题。

水资源概念及属性,水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合理利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水资源危机与水资源价值论。

三、教学安排。

1. 课时计划 :总学时54。

每周4课时,共14周。其中,课堂教学46学时,课间实习8学时。校园气象实习一次2学时,课程即将结束时榆中盆地野外实习一天4学时(需用大轿车一辆),2.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解为主,辅以堂内讨论、作业数次;

2. 校园实习和野外实习各一次;

3. 结合幻灯教学形式2~3次。

五、实践性教学内容及安排。

1、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⑴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要素观测实习;⑵河流水位、流速、流量、泥沙等水文测验实习;⑶流域水文与水环境特征及水环境问题综合实习。

2、具体安排:⑴气象要素观测实习在校内大气科学系气象观测园进行,2学时;⑵河流水文测验实习在兰州黄河水文测站进行,2学时;⑶流域综合实习安排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赴榆中盆地野外实习一天,4学时。需用大轿车一辆。

六、教材及参考书。

1 刘俊民、余新晓主编,水文与水资源学,中国林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教材),2001

2 张明泉、曾正中编著,水资源评价,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2. 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6

3. 天津师大、华中师大、北师大等合编,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华中师大出版社,1986

2023年11月21日。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环境化学。

总学时数:72

学分: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陈强。

目的要求:通过《环境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掌握有机、无机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及其效应。

明确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环境化学的任务和目的。

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环境化学任务(课题)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环境化学是运用传统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结合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的交叉来解释环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内容概要。1) 了解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在大气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

2) 掌握光化学反应基础,重要的大气污染化学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3) 掌握重要污染物参与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过程和机理。

4) 了解描述大气污染数学模式和酸雨、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5) 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这些原理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确定各类化合物溶解度,以及天然水中典型污染物的pe计算及pe-ph图的制作及应用。

6) 掌握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和分配系数、挥发速率,水解速率、光解速率和生物降解速率的计算方法。

7) 了解颗粒物在水环境中聚集吸附─解吸的基本原理。

8) 了解各类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9) 了解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10) 掌握土壤的吸附,酸碱和氧化还原特性。

11) 掌握农药在土壤中和的迁移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与效应。

12) 掌握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耗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若干元素的微生物转化;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转化速率;毒物的毒性、联合作用和致突变、致癌及抑制酶活性等作用。

素描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

素描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第一期。造型基础规范化训练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两个月 共 16次 2小时 目标 系统掌握学院派造型基础知识,纠正错误观念与不良作画习惯,补充遗漏知识,为下一步深入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学习内容 透视 解剖 空间表达 体积塑造 明暗 构图 素描表现技法 质感练习。1 线条训...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课程性质 任选考查。总学时 32学分 2 适用专业 环境工程开课单位 环境工程系。先修课程 环境化学 环境监测。一 课程性质 目的。这门课程介绍了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特征 组成 结构以及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突出了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为重点...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 课程教学大纲。一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 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学时 48 学分 3.0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二 课程简介 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环境生态学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