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 《记承天寺夜游》笔记。
10月28日 《与朱元思书》笔记。
10月29日 《野望》笔记。
10月30日 《黄鹤楼》笔记。
10月31日 《使至塞上》笔记。
11月1日 《渡荆门送别》笔记。
11月2日 《钱塘湖春行》笔记。
注意:1.家长提问蓝字部分,孩子回答黑字部分,要求尽量与笔记保持一致,如有个别词语孩子用了同义词替换,也算是对。
2.要求按照计划执行,不贪多、不拖延,及时在家长群里打卡。
附:第三单元笔记。
记承天寺夜游》
1.作者的心境。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2.对闲人的理解。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处诉说;又指具有闲情雅致、能够欣赏月夜美景的人。
3.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正、侧面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此问题不要求背会,但要熟读理解,记住黑体关键字就好)
感情不同:《答》表现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同时也希望朋友能和自己一样忘却俗事,沉浸山水之乐。
记》的感情微妙而复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语言不同:《答》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记》自然成文多用散句,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地感觉。
写法不同:《答》运用了较多的写景手法,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俯视与仰视相结合,注重色彩搭配。而《记》在写景时,只选用比喻和正侧面结合的方法,描绘了一幅亦真亦幻恬淡自然地画面。
结构不同:《答》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结尾发表议论感慨,中间写景。而《记》采用层层深入结构,先记叙、再写景,最后抒发自己感情。
与朱元思书》
1. 山中所写山水“独绝”在**?
答: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水静处,清澈通明,千丈见底;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
2.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
感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两句反衬出此处景物的怡人,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也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3. 这篇文章所用写景方法的总结。
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说“急湍”快过“箭”,把“猛浪”比作“奔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湍急、水势浩大的特点,展现了水“急”的动态美。
正侧面结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的特点。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采用了以闹写静的手法,突出了山林幽深寂静的特点。
动静结合: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比的手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江水的千姿百态。
视听结合: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山的形貌特征,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山中的各种声音,突出了山的生机与活力。
借景抒情: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些感慨将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4. 有人认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四句是多余的,对比,你是如何理解?
不多余。这四句使得景物色调又发生变化,由动转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枝密林茂,幽暗不见天日。这里实际是写光影的变化,显示富春江景物之多变,又是一个奇景。
这样的结尾,表明作者一如既往沉醉在美好多变的自然景色中。
野望》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内容上:点明时间、地点,“望”字点明题目;“徙倚”,即徘徊,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以及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画面:日暮时分,远远望去,只见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秋色笼罩,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上,天地一片静穆安详。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骑着马,带着猎物也回来了。
手法:a动静结合,将静态山、树,和动态的牧人和猎人的归来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b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山村秋晚图表现了自己迷茫、孤独、无助的心情;通过对牧人和猎人归家的描写,反衬出自己难觅知音的苦闷。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此联回归自身,呼应开头,直抒胸臆,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怅惘与孤苦无依,同时又表现诗人的高洁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
手法:用典,“采薇”借伯夷、叔齐归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黄鹤楼》1. 两个“空”字表达效果的不同。
第一个“空”意思是“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重在写景。
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重在抒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描述的画面。
在和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青翠的树,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十分茂盛。
3. 全诗以“愁”收篇,有什么作用?
愁”与“日暮”“烟波”之景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表现出浓浓的乡愁。
4.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a.借用传说:借用传说,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之感。
b.双关:“不复返”双关,不仅写出黄鹤不再回来,也写出了时间不复返,暗含诗人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c.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有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d.虚实结合:先虚写黄鹤楼的由来,仙人骑鹤而去,一去不复返;再实写仙去楼空,唯见白云悠悠及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虚实结合,更能表现世事苍茫之感。
e.以乐景衬哀情:“日暮”的苍茫、“烟波”的迷蒙,与怅然的乡愁交织,与上文草木茂盛、山川分明的景象行成鲜明的对比,渲染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点题,交代诗人此次出使的事由和地点,表达行程中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单车”不仅写出了诗人轻车简从的状态,也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苦闷;“过居延”表明出使之地的偏远。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了行程的遥远,表现了被排挤出朝廷的苦闷、远离家乡异地漂泊的愁绪。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日落时分在边关的所见,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境界阔大雄浑。
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用“圆”字来修饰落日,给人以亲切温暖而苍茫的感觉。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4.这句诗歌体现的三美。
构图美:近处的烽烟、远处的夕阳、广阔无际的大漠和绵延远处的长河,构成一幅苍茫辽阔壮丽的画面。
线条美:直烟曲河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碧水红日轻烟,色彩丰富,画面感强。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借候骑之口,点名都护在更遥远的边防前线,从侧面反映了前线守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用典,运用“燕然勒功”的典故,热情赞扬了边塞将士杀敌立功的丰功伟绩和爱国精神。
渡荆门送别》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此行的地点和事由。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字化静为动,将静止的群山写活了,写出了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的景象,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渡过荆门后所见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写出了江水流向远方、水天相接的开阔境界,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豪情万丈的胸怀和喜悦昂扬的激情。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化多姿,让人陶醉!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了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本来是“我”依恋喜爱故乡水,却变换角度,赋予“水”人的情感,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不舍之情。
钱塘湖春行》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交代了处所和时令,地点的转换说明作者在行走中观赏,照应了题目中的行。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早莺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莺在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与活力。
啄,生动地描绘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表现了初春的生机与活力。
几处、谁家:照应了早春、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原义指杂乱,这里写出了花的色彩缤纷,刻画出早春时花东一团、西一簇的景象。
浅:表明草长得很短,刚刚露芽,突出了早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初见早春景象的喜悦之情。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尾联以“最爱”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总结:借景抒情: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
总结: 本诗以“行”为线索,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描绘,展现了一幅花草明丽,春意盎然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尽兴游春的无比喜悦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
二上语文期中复习计划
二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计划。一个学期很快就要进入期中测评了,马上就要迎来紧张的复习工作。在本学期中,力求通过有效的复习方法使其效果得到最充分地发挥,使学生能通过复习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佳绩。其详细计划如下 1 学情分析 1 学生自身素质和知识能力方面参差不齐。但经过近半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
语文复习计划
语文中考复习计划。又是一年中考备考时,九年级下学期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每天还是忙着赶课。面对即将到来的下一步复习,我们计划如下 一 复习指导思想 做事要有准备,凡事预则立,面对中考的复习,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吃透 课程标准 考试说明 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二是立足课本 熟...
语文复习计划
六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时光匆匆,这一学年转瞬即逝,为了在最后这一个月集中复习,提高效率,使学生考出优异成绩,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思想表现良好,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同学学习很认真,个别同学态度不够端正,懒惰,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基础不一,想要提高本班复习效率,必须夯实学生基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