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上学期月考

发布 2023-06-22 21:40:28 阅读 8981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焦建华审题人:高二语文组。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纸。

2.答题前,在答题纸密封区内填写姓名、班级和考号,在试卷右下方填写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5.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4页。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恭敬”连用,表示态度温顺和蔼。古时候,这两个字却各有侧重,“敬”是内心修养,“恭”则是这种修养的外在反映或者显现。

先说“敬”。在儒学看来,人心(性)至善至妙,但是作为个体,人在出生之后,就会受到各种后天欲望、情绪的干扰,从而使至善至妙之“心”受影响、被遮掩。如何才能保证不失本性之真呢?

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朱熹曾说“主一无适之谓敬”,他所说的“一”,不是特指某一具体事或物,而是具有丰富儒学内涵的哲学概念,是“道”所生之“一”,也就是最为纯真的人之天性。

而“无适”并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持守专注,不起别念。可以看出,朱熹所理解的“敬”就是将全副心思用到对“道”的体悟和把握上。宋儒曾拿《礼》中“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这两句话解释“敬”:

拿一只空杯子,也应该像拿一杯盛满开水的杯子那样;走进空无一人的房间里,也要像走进有人的房间里一样。不能因为没有开水,就掉以轻心,马马虎虎;也不能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轻慢之心和不好之念。否则,杯子会因大意而摔掉,心性也会因邪念而亏损。

“敬”在日常实用当中,其作用也是如此之大!

再说“恭”。所谓“恭”就是“敬”的外在表现。现代心理学已经揭示出,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就必然会有相应的表情或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敬”的内养,也无一例外地会表现在外表上,那就是“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副端庄肃穆的样子。宋明以来,道学家们往往方巾葛袍,严于治家待人,不苟言笑,“坐如尸,立如斋”,透出来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在儒学统一的价值标准下培养出来的道学家,也有着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言行举止。

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道貌岸然”,恰好是儒学走向僵化的标签。

宋儒忽然从先秦经典里找到一个“敬”来解释修身的手段,很可能是受佛教重“定”的影响。儒士们持敬的态度,跟僧侣日常的修为做早晚功课很是类似。更主要的是,持敬要求专心一致,也跟“定”中之境有几分类似。

一般所谓“入定”指思绪不起,使慧心呈现;而持敬也是专心于一处,不作他想,以便内养充盈,真性流露,通于大道。若果真如此,那么,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另外一个儒佛融合的问题。不过,敬到底还有儒学色彩,因为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而“定”则打断了与现实生活的一切束缚,是精神自由生慧得“悟”的必要手段。

二者一重“有”,一重“无”,这也许可以说是儒佛二教价值指向上的不同的必然结果吧。

虽然“恭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甚至给人僵化和腐臭之味,但是,作为内修的一种手段,恭敬要求个体以温和的态度待人接物,却是值得肯定的。任何时候,盛气凌人总是给人留下坏印象,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人格,不如温厚和顺给人亲切感,这一点,确是必须记住的。

(摘编自《传统文化导论》)

1.下列对于“恭”“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强调内心修养,保持纯真的天性,不起别念,其实就是理学家朱熹要求的“敬”。

b.“恭”按照宋明以来儒学标准,道学家要时刻端庄肃穆,不苟言笑;但难免趋向极端。

c.“恭”是“敬”的外在表现,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其实就是儒学创始人孔子要求的“恭”。

d.“敬”要求人们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从而实现个性舒展且与集体意识的统一。

2.从原文看,下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一无适之谓敬”,说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心(性)容易受到后天各种欲望的影响和蒙蔽。

b.“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说明一个人如果能保持“敬”,就可能防止心性因邪念的侵入而受损。

c.“俨然人望而畏之”,说明道学家的重要使命就是使人敬畏,从而达到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

d.“入定”本是佛教概念,原本指思绪不起,慧心呈现,但后来被儒家借用,用来说明专心致志的益处。

3.下列不属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恭”与“敬”虽然在古代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但是今天已经连用,表达相同的含义。

b.宋朝时期“敬”的含义与先秦时代并不完全一致,宋儒重敬还说明了儒佛融合的问题。

c.“恭敬”表示态度温顺和蔼,虽然具有很浓的封建色彩,但是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d.如果不理解“恭敬”的准确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掉以轻心,生出轻慢之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

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白请且留此县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

”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

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琊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①病卧。

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

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

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

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 ①移:旧时公文的一种。②谳(yàn):审判定罪。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坐:因为。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从事白请且留此县白:禀告。

d.当谳平天下狱狱:案件。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3分)

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b.①③cd.③④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虽然出身低微,但刚直仗义,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且在关键时刻以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任琅琊太守时,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几年时间使琅琊的风俗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5分)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高二上学期总结

这学期我的表现与上学期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数学课上,我能认真听讲,记笔记。并在期末阶段认真进行复习工作。语文课上,在知道我的文言文方面知识不是很牢固时,我也很认真的复习了。因为在高一的磨练中,我更深一步的了解到了 学无止境 这四个大字的深意,并且在过去的一年里受到了老师的教育,思想上对自己学业的认识也...

2023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 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 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 交流 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 的体会 见解和成果 教学任务执行方法。1 规范集体备课程序 完善三...

2023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介绍

摘要 新学期开始有一段时间了,查字典物理网小编相信做好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学计划。所以,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供老师们参考!一 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务处的教育方针全面展开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