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巧识经线、纬线。
初中部李秋晶。
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经线和纬线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进入地理这门学科的门槛。仔细一想,这也是很正常:
学生刚刚由小学刚升入七年级,他们想到的,看到的,是简单的知识、简单的平面,还没有形成空间的概念,怎样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来具体领会经线、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的意义呢?我先后想到了3种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讲解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经纬度变化规律比较直观,但是启发学生空间思维将会差一点。
第。二、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但是地球仪有很多的图例和注记,有时会干扰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第。三、利用多**。教师可以精心**课件。
但这是一个“富贵奢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资源不好的地方,无法使用。如果能用一根铁丝就能代劳,我们何尝不用身边的事物来化难为易呢?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的大课堂的好习惯。
上课前,我把准备好的铁丝带进教室。学生们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和铁丝,有的学生干脆问:“老师,你拿铁丝干什么?
”,我说:“是上课要用的!”于是,学生焦急地等待着。
上课的铃声终于敲响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有很多条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线。”点两名同学上黑板操作,师演示铁丝按地球的自转方向绕赤道一周截断,截断的铁丝定型成圆。再请两名同学上黑板操作,师发出指令:
把铁丝按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地球一周截断,截断的铁丝定型成圆。,同样方式在地球上不同部位,再绕四次,分别定型成圆。收集截下的圆圈,让学生回顾刚才的活动。
并观察每条纬线,师问纬线的形状?长度是否想等?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呈圆形,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同样,师演示铁丝连接北极、南极同纬线、经线垂直并截下,收集截下的几段铁丝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学生很容易归纳出经线的特点:形状呈半圆形,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师把一组纬线分别标上度数。
并讲解纬线的度数是为了区分每条纬线。让学生观察纬度的划分规律,南北纬的符号,度数变化范围及其规律。 同样给一组经线表注度数。
让学生观察本初子午线的确定,东西经的划分及符号,度数范围及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掌握纬度和经度的知识。师把经线和纬线组成经纬仪。
并在经线和纬线相交处设一个图标,介绍图标的地理位置,再设几个图标让学生介绍。再出示几个地理位置,让学生寻找图标,开展游戏。学生们就从此中明确了经纬网的用途——确定地球表面上的任意一点。
学生掌握理论后运用到实践:海上搜救等等。这样一来,学生不知不觉理解了经纬网,化难为易从而走进了地理课的大门。
地理课上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去理解,去想像。例如:地球的形成、经线与纬线、经纬网、昼夜交替、四季的形成、世界的地貌、世界的人文,有时很难理解和想像。
但是,一旦找到关键,也许一个比喻、一个模型、模拟动作就能巧妙的解决。 经纬网一直是学生感到比较头疼的地方。想想学生的特点、想想难以理解的原因,于是我采用“寻根究底”的方法。
让学生一点点的进行知识构建,即由纬线、经线的特点到纬度、经度的变化规律,最终到经纬网的意义。在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知识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在使用这个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兴奋、认真的完成每个环节,总结每一个归纳的知识点,较成功的理解了经纬网这个相对较难的基础知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0一四年三月十五日。
2019教学反思6月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初中部李秋晶。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 独特 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一 要在课堂开展好课内活动。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 发现 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 学 做合一。开展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 课堂知识竞赛 小组讨论 正反...
教学反思 3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 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
教学反思 3
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反思。首先谈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函数的单调性 系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内容,该内容包括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与判断及其证明。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借助图像的直观性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 这节内容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 延伸和提高 这节通过对具体函数图像的归纳和抽象,概括出函数在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