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教师版 1

发布 2023-05-16 03:47:28 阅读 3838

《杜甫诗三首》(第二学时)

班级姓名教师。

教学目标】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

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导学部分】一、知识链接。

1、背景补充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2.诗题介绍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

3、晓常识:

咏史怀古诗:

咏怀古迹》,从诗歌题材来看,这是咏史怀古诗,所谓咏史怀古,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都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2)基本特点:

历史评说:"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 ,兴亡贤愚而已。”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词内容: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写欢快的事物来衬托内心的悲伤,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思想感情: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

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艺术手法:(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主题归纳: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二、熟读全诗,疏通句意。

1.分别找出诗人在这首诗中设置的意象。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明妃村、紫台、朔漠、青冢、黄昏。

2.朗读课文中的这首诗,分别找出这这首诗押韵的字。

咏怀古迹(其三)》:门、村、昏、魂、论。

3.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首联描绘了飞动变幻的群山万壑奔赴荆门的景象,“赴”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川山谷,而那里是昭君生长的地方。

之前我们说全诗围绕诗眼“怨恨”倾述昭君之事,可首联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那么为何要写?另外,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

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说得好,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另外,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昭君本身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所以,群山万壑之景用在此处是较为和谐的。

4.思考:有人说,颈联中的“空”字用得极好,那么它好在**呢?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人已逝,即使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但转念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仍执意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养她的父母之邦,能说明什么? 说明她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只能死后魂魄归来,突出活着无法归来的悲剧,遗恨之深,并寄予诗人的同情。

**部分】(a层)

一、明层次:

1.[问题]《咏怀古迹(其三)》是如何塑造王昭君的形象的?

思路点拨】要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塑造王昭君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与你交流】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年轻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中的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环空归夜月魂”,写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

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等曲辞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2、思考:《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明确:作者其实在这里运用了借古抒怀的手法,要想知道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我们就需要联系诗人生平经历,知人论世。

联系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才华横溢的杜甫西入长安却进取无门,困顿十年,有才不得重用。(这与貌美天下无双的昭君美不得宠有所相似。

)安史之乱爆发,流亡颠沛又为敌所俘。后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他又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无辜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而昭君也是君王不辨美丑令其远离故土)。

晚年杜甫漂泊在西南一带,远离家乡直至逝世不得归(昭君的结局不也正是如此吗)。

昭君诗人 美不得宠才不得用。

远离汉宫无辜遭贬 /远离朝廷。

身死异国漂泊在外 【板书】

没有不符。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所以诗人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即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部分】(b层)

二、品艺术:

3. [问题]《咏怀古迹(其三)》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简析。

思路点拨】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可从篇章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考虑。

与你交流】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的悲惨命运。

除此之外,还有对黄昏孤独的“青冢”和代表昭君思念故国的“环珮”的细节描写。

4.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这个词语在诗歌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1)怨恨一是因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

二是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

2)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汉元帝造成了昭君的悲剧

3) 首联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不脱节因为它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歌咏对象昭君;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 。

检测部分】(a层)

函数 1 教师版

函数讲义 一 1.已知的反函数为,则不等式的解集是。答案 2.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一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或 答案 c 3.若不等式在时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 4.设摩天轮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24分钟旋转一周,轮上观光箱所在圆的方程为 已知时间时,观光箱a的坐标为,则当时 单位 分 动...

南亚1 教师版

第七章认识大洲 第二节南亚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知道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3.知道印度河和恒河的发源地 流经的国家和注入的海洋。预习 1 教材助读。阅读教材40 42页。2 预习自测。1 南亚的地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南部中 西段与之间的广大地区。东濒湾,西滨。2...

1草原教师版

2019学年上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一单元导学案 教师版 主备人审核人。课题 1 草原。教学目标 1 会写 毯 陈 裳 等8个生字,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2 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3 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