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发布 2023-04-24 08:11:28 阅读 5085

洋思中学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内容预览:泰兴市洋思中学2019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古城泰兴,土地肥wò,物产fēng饶。银杏圣果,畅xiāo海外;长江“三鲜”,久负shèng名。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沙利文小姐带我去看她演出的《王子与贫儿》,我无法忘记剧场里所充满的喜怒哀乐。

b.“是的,要死了。”鹰叹了口气,说,“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

c.大雨扯天扯地地落下来,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

d.秦腔之所以顿挫高亢,是被直上直下的黄土高坡逼出来的;越曲之所以流转细腻,是被如花似水的秦淮烟柳拂出来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使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显着提升。

b.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是要增强自学求知的能力和终身受益的习惯。

c.随着冷空气急速南下,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至零度左右。

d.在斜射的太阳光底下,在雪融化了的地方,云雀天真烂漫地歌唱着,急流愉快地从一个溪谷奔向另一个溪谷。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题各1分,⑦⑧题各2分)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伤心秦汉经行处, 。山坡羊潼关怀古》)

秋风萧瑟, 。观沧海》)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和自己跟先主患难与共的句子是 。

我们常用《孟子》中的激励人发于困顿、警醒人居安思危。

5.名着阅读。(6分)

1)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共收入十篇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十篇作品记述的内容按照事情发生地点的不同,可以大致归纳为:在故乡--在 --在日本。(2分)

2)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深情回顾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相别的往事,其中也谈到了导致自己“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即事件和事件。其实,在这部散文集的另一篇作品《 》中我们可以依稀寻觅到鲁迅先生致力学医的社会缘由,而他的“弃医从文”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他具有强烈的情感。(4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6分)

2024年12月,泰兴全市各界都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宣传工作,也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

1)为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争”氛围,学校向所有同学征集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20字以内的富有宣传性、鼓动性的标语。(2分)

2)在泰兴争创文明城市的同时,其他许多城市也在积极筹备。有的城市为了使验收得以顺利达标,动员广大市民在验收当天尽量步行外出,而不得驾驶汽车。对这样的举措,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你持什么观点?说说理由(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中秋月》一诗,完成第7题。(6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这首诗作于熙宁十年(2024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一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7.(1)这首诗四句话中与《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高度一致的一句话是 。(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3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白帝城托孤》一文,完成8-11题。(14分)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永安〕即白帝城。 ②曹丕〕曹操之子。 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

④嗣子〕指刘禅。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

有冒昧的意思。 ⑦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⑧效〕献出,呈献。

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先主于永安病笃 ②必能安国。

亮涕泣曰 ④臣敢竭股肱之力。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召亮于成都。

a.战于长勺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如使人之所欲有甚于生 d.舜发于畎亩之中。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先主于永安病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这段文字向我们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请结合文段回答。(2分)

三)阅读《街头雕塑》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要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量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

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第②小节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3.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14.全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街头雕塑的?(3分)

四)阅读汪金友的《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完成15-17题。(10分)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

“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

”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

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

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

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

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

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5.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6.文章①②段讲述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7.与本文不同,有人觉得“昂起头来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4分)

五)阅读范利娟的《遥望张晓风》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初“识”台湾作家张晓风,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家名为**屋的读书社里。薄薄的书册,封面上,一位女子含笑注视着身边的世界,背景是一轮落日。书的名字也非常诗意,《等待月亮升起》,是台湾抒情作品选。

晓风的作品排在最前边,只有6篇,但那6篇文章却打动了我的心。匆匆付过书款,欣欣然一卷在握,走在路上便忍不住翻阅再三。

《雨荷》、《秋声赋》、《相思树》、《梧桐》,一篇篇一遍遍读下来,惊艳于那些精美雅致,极富古典美又饱含生活哲理的文字。文是短文,句多短句,低声吟咏着。又想,这文字的背后,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呢?

她因念诵《秋声赋》而哽咽;她看见相思树而感叹着“每一棵树都是一个奇迹”;她想起梧桐,便爱着凤鸟“非梧桐不止”的高洁;她为雨中的红莲驻足,感慨着每一个生命,都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她的优雅善感成就了感人的美文,而她的睿智,是文中的宝石,散发着夺目的光华。

年岁渐长,生活中难免经受些挫折,于是耿耿于怀于命运的不公。记得是一个春日的傍晚,读到了晓风的《只因为年轻啊》。“受伤,这种事是有的--但是你要保持一个完完整整不受伤的自己做什么用呢?

你非要把自己保卫得好好的不可吗?”她的话轻柔而有力量,如同醍醐灌顶,把我从纠结多日的苦闷中解脱出来。是啊,窗外夕阳正红,春风和暖,空气中有淡淡的花香,生活如此美好,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曾多次在心里描画过她。是娇小的江南女子吧,娥眉淡扫,明眸善睐,一开口就是燕语莺声。气质优雅,风度从容,她的生活应该是优裕而一帆风顺的,她的目光,安静而充满智慧。

我满足于这样的想象,遥望着她,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

洋思中学202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泰兴市洋思中学2011 2012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 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ch u怅hu 达h i人听闻qi 而不舍。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房间里右边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b 报纸上常把污水 废气 噪音称为三废。c.都复习好...

九年级12月月测

检槽中学10 11学年12月份评价试卷。九年级物理。制卷 杨成渔审卷 杨岁宏 班别姓名。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6分。1.下列估计值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 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6cmb 初中生100m 赛跑成绩大约1 min c 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m sd 初中生的重量大约是500n 2.一支粉...

九年级化学12月月考

九年级化学试题。全卷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s 32 al 27 fe 56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a 隔绝空气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 清除可燃物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