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7看云识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发布 2023-04-20 15:01:28 阅读 3812

看云识天气。

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积累有关谚语。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

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

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

(板书:看云识天气)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

同学们,现在我想做一个读书调查,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举手。请一位同学讲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故事。同学们,想一想诸葛亮能知过去和未来,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他是神仙吗?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注音:

峰峦(luán)一霎(shà)间一刹那chà点缀(zhuì)绫纱(líng)

弥漫(mí)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

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录音。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群策群力解决以下问题。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看看课文主要说明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来回答。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看云来识天气,即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4)、文中最县先提出云和天气之间存在联系的句子是哪处?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云是天气的招牌”,它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起总领全文的作用5)、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天上挂着什么云,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6)、“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何处与它相似?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也是我们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第六段的开头一句7)、最后一段的大意是什么?对全文有何意义?指出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8)、全文的结构如何?

看云识天气(总)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

分)怎样看云识天气形态云彩。

总)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请每个组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

“ha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

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其他示例:(1)当积云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慢慢变黑,最后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弥漫、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2)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3)我的绰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常常和我形影不离。

4、小结:通过自我介绍,我们认识了各种云彩,明白了它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天气,这样我们对课文内容与层次是不是更熟悉了?

5、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6、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5具体介绍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

第2段是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

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7、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8、说明方法:(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3)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打比方)(4)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5)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打比方)(6)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打比方)(7)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打比方)

8)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打比方)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9、文章最后两句话“但是,天气的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它与前文中的“往往”、“常常”、“有时’等词是相照应的,表明使用词语的准确性。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

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五、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找出这方面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云下山,地不干。云绞云,雨淋淋。黑云接驾,不阴就下。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看云可以识天气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晴天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形态。雨雪天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看云识天气。

光彩晕华虹霞。

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局限性。

教学反思: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

“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2019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看云识天气》教案1语文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a中心 精读抓重点,研读质疑解难,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一 导入课题。多 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云的 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导入课题。二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明确 抓住关键句来回答,即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三 ...

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看云识天气 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2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看云识天气 作者及工作单位丹凤师范学校杨定生。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朱泳燚老师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 拟人 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