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7夏主课件配套教案

发布 2023-04-20 11:38:28 阅读 2435

17夏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说出前三篇写景散文的学习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指导自己阅读本文。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研讨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欣赏夏之景,感受夏之情,夏。

之韵,体会“作者心目中的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开头口述“我印象中的夏”与“作者心目中的夏”比较,自主探寻《夏》的美和妙,感受《夏》的独特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本文的感受、体会的基础上,学生能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并能学以致用,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描绘美。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大部分同学欣赏到夏之景,感受夏之情,夏之韵,体会“作者心目中的夏”。教学难点:

能让程度较好的同学,描绘出自己所见的美景,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初步掌握一些写景散文的写作方式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夏**展示。

二、了解作者。

梁衡(1946~ )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三、掌握词语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黛色:dài青黑色磅礴:

páng bó气势盛大贮满:zhù储存满,积蓄满匍匐:púfú爬行秋波澹澹:

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春华秋实:huá春天开花,秋天结实。挑着tio四、整体理解。

1.你觉得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中间三段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最后一段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五、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题目为《夏》,那么作者对于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六、自主**。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1.乡野的景物。2.农民的劳动生活。3.夏天的旋律。4.夏天的色彩。

5.古人对季节的描写。七、交流点拨。

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精致的。总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由实到虚;由视觉、听觉到嗅觉。夏蓬勃的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对比、衬托夏天的旋律:劳作辛苦;精神紧张。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热爱赞美夏季:由景生情。

八、归纳。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紧张。

夏热烈热爱夏天赞美夏天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急促。第二课时。

九、品味句子。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比喻句: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3、“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拟人句: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写出细草的厚密。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3、“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4、“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品味句子范例(一)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体会到夏天的热烈。

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从春到夏的过程。范例(二)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太阳温度高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来描写。范例(三)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色、味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品味语言,仿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十、合作**。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首段仅一句,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由于是独句,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

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2.

文章以“夏”为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夏季之来,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

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3.你觉得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本文语言富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

本文语言不经意间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十。

一、小组合作。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历代描写夏季的诗词。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白居易《观刈麦》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小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元代白朴《天净沙夏》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

《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

《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十。

二、写作。同学们学了本文后,一定也热爱夏天了吧,请以《我心中的夏》或《我眼中的夏》为题,写一篇左右的练笔。

板书设计。总述夏季总体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由实到虚;由视觉、听觉到嗅觉。夏蓬勃的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对比、衬托夏天的旋律:劳作辛苦;精神紧张。

对夏天的情感态度:热爱赞美夏季:由景生情。

课后反思。

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7夏教案

17夏教案梁衡。2.感受夏天的美,体会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教学重 难点 感受 品味夏天的美景,体悟作者的感情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自主 多 演示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画面导入,披题入文。二 简介作者。三 学情检查1 注音磅礴黛色匍匐芊芊澹澹迸发 2 写字主宰苦涩轻飞曼舞闲情...

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17夏教案

17夏教案1 梁衡。知识目标 1 掌握磅礴 匍匐 澹澹等生字词。2 了解夏的特点。能力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2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情感目标 1 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 感受夏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夏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夏的特点,感受夏的美丽。2 品味优美的语句。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夏教案苏教版

十七夏。学习目标 1 感受夏天的特点。2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 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在这一单元中,作者带我们走进了多彩的四季,有 春 济南的冬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关于写夏的文章,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梁衡走进 夏 去感受夏的独特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