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发布 2023-04-20 10:28:28 阅读 6842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宛**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

抖擞:振作(精神)。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2.作者名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1.指导朗读。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分段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反复朗读,感受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三中的赏析语言。

语言赏析技巧(一)

1.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或从……角度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

2.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彩方面进行赏析。

3.修辞句的赏析:

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具体形象地表现了……。

夸张: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对比: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

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

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抒发……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 2.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文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交流点拨】喜爱与赞美。

2)课文主要围绕“春”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盼春、绘春、赞春。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交流点拨】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4)这五幅图中的事物各具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春草图——生机勃勃。

春花图——百花争艳。

春风图——轻柔温暖。

春雨图——润物无声(绵长、细密、轻柔)

迎春图——精神抖擞。

1.作者在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2.要求用这样一个句式:“我认为……画面好,因为它写出了……”从名称、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等方面对你喜欢的春景图进行分析评点。

交流点拨】一)盼春归。

1.“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二)绘春图。

春草茵茵图]

1.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2.“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3.“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质地和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春花缤纷图]

1.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缤纷图的?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3)“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华联想到秋实。

5)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6)“野花遍地是”写野花的多;“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1)“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3)“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

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叫”只能表明“喊叫”,用在这里,感**彩也不浓。

春风和煦图]

1.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和煦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1)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

2)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

3)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2.“春风和煦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2)“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

3)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春雨润物图]

1.“春雨润物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

3)“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

迎春图]1.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2.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三)赞春。1.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2.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1.课堂小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地、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2.拓展延伸。

1)积累描写春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2)仿写句子,赞美春天。

请仿照课文中的“春天像___的句式,运用我们在课文中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或以《春天来了》为题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范例:春天像一把铲子,把冬天的冰雪瞬间铲除。

春天像一块橡皮,把冬天二字永远擦去。

春天像未来的希望,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春天像图画,被各种风景渲染得亮丽迷人。

春天像一根丝巾,随着微风,四处荡漾开来。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散步》教学反思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 教后反思。上课前多次思考如何把握分析,也参照了余映潮老师的课例,感觉余老师对于文章蕴含的亲情挖掘不到位,过于注重工具性内容。刚好学校同课异构两位同事上了这节课,就在她们设计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生成这个设计。上完后感觉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学生思想及家庭观上的收获。预习时有学生说 老师,我真不知...

散步》教学反思7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散步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学习活动环节也较为丰富。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学习,共同活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作品间的距离,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主旨。最大的收获是,在对作品分析理解的同时,也体会了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了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培养尊老爱幼的品质。这不但是对一篇美文的学...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复习

七年级语文背诵资料。一 文学常识。1.散步 作者莫怀戚。2.春 作者朱自清 字佩弦,散文家 诗人 学者。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背影 踪迹 等。3 济南的冬天 作者 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 舍予 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 曾授予他 人民艺术家 荣誉称号。主要作品有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话剧 茶馆 龙须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