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23年1月22日至2月1日,***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的意见。《**工作报告》多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哲学依据是( )
a.认识运动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运动。
b.客观事物需要用变化着的认识去解读。
c.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
d.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
解析: 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选c。认识运动的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故a不选。
答案: c2. 2023年5月22日,英国威尔特郡的田地**现了一个内含“数学公式”的麦田怪圈。
著名的怪圈研究者露西普林格尔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发现,这个麦田怪圈图形中包括一个数制二进制,或者是以2为基础的数系,它代表了0和1两个符号的数值。同时露西通过研究这个图案的中心点,发现它与最完美的莱昂哈德的欧拉定理有一定的联系。这一事实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
c.认识的深化推动实践的发展。
d.每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材料中的认识是通过调查发现的,说明了b。
答案: b3.目前,“麦田怪圈”现象成为难解之谜。这是因为( )
a.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麦田怪圈的发生没有规律可循。
c.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d.人们难以认识复杂的事物。
解析: a不是原因,b、d说法错误。
答案: c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工业增速实现了一个标准的“v”字**。2023年要实现经济增长8%左右,工业系统把工业增速目标设定在11%左右。这表明( )
a.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b.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 a观点错误,b、d材料不表明。
答案: c5. 相传唐朝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
他精心绘制的《斗牛图》被人们视为珍品。一次,藏画家把这幅画拿出来晒,恰巧被一个牧童看到了,牧童不禁哈哈大笑。藏画家问其故,牧童答道:
“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绝不会这样笔直地翘起来。”戴嵩没有深入观察牛的习性而出错,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要重视实践对认识发展的动力作用 ②要重视参加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 ③要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④要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
a.②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 ①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 a6. 2023年6月21日,天文学家称,利用太空望远镜对太阳进行前所未有的详细观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太阳黑子及太阳的磁活动正在减少,太阳甚至可能在收缩,这预示着太阳内部正在发生某种深刻变革,我们也许需要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太阳和它对地球的影响。
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说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们的认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解析: 天文学家利用太空望远镜对太阳进行前所未有的详细观测和数据分析,体现了认识工具的进步促进认识的发展,故选b。
答案: b2023年4月6日,**召开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据此回答7~8题。
7.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说明( )
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 ②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③真理包含的谬误成分有一个暴露和展现过程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③观点错误。
答案: a8.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认识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d.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解析: b、c、d不符合材料意识。
答案: a9. 2023年4月7日《人民**》载文指出,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依据是( )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②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b.①③
c.①②d.②③
解析: ①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原因。
答案: d10.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解析: 客观世界的发展,需要真理与时俱进。
答案: d11. 2023年11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讲话,温总理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谚语来表达对加深中非友谊与合作的殷切期盼。
下列诗句、对联与该谚语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解析: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说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哲学寓意一致,都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 d12.20世纪30年代前,反对**干预、崇尚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古典经济学占主导地位;大萧条发生后,主张**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与干预的凯恩斯经济学占主导地位;20世纪70年代,“滞胀”现象出现后,新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主张恢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秩序;2023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新自由主义的金融政策导致的。当前,经济学界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世界各国普遍把市场手段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上述认识过程体现了( )
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上升性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②d.①②
解析: ①均符合题干材料。
答案: d13.2023年12月7日召开的坎昆气候大会,被称为自“二战”结束后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次国际性应对气候变化的会议。中方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当前,关键是兑现自己做出的承诺,放在行动上。
这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d.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解析: a、b、d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 c14. 钱学森先生在美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后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是因为(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真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 ③观点错误。
答案: a15.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b.①②
c.①③d.②③
解析: ②观点错误。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 2023年10月至2023年4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来自全国数十家单位的科研工作者“亮剑”南极,用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和精诚的协作,在冰川、天文、地质、海洋、高空物理等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考察队在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天文观测站成功安装了一台频谱范围更宽的太赫兹傅立叶频谱仪,为我国在冰穹a地区开展天文观测开辟了新窗口。
此外,考察队员还安装了“月光闪烁仪”等新的天文观测设备,新天文观测设备的运行将为天文科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南极科学考察有何意义?(10分)
2)我国多次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说明了什么?(10分)
答案:(1)我国成功开展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冰川、天文、地质、海洋、高空物理等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利于在实践中为天文科研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10分)
2)说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4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地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6分)
17.2023年初***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2023年8月底,我国启动面向2023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并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广泛深入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教育部门户**设专区、组织网民座谈会、广泛发动**参与等多种形式,采取开放式办法,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反复论证,数十次易稿,形成了纲要初稿。
为了进一步听取意见,温家宝总理决定邀请各方面代表到中南海座谈。
运用有关实践与认识、真理的知识,回答:
1)《规划纲要》为什么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8分)
2)《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蕴涵了哪些哲理?(12分)
必修4第2单元第3讲
必修4 第2单元第3讲 印。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0年1月22日至2月1日,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 工作报告 的意见。工作报告 多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哲学依据是 a 认识运...
必修2第4章第3讲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讲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a 对点训练 练熟基础知识。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问题。1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开讲 航天员做了一个有趣实验 t形支架上,用细绳拴着一颗明黄色的小钢球 航天员王亚平用手指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可以看到小...
必修2第4章第2讲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2讲平抛运动。a 对点训练 练熟基础知识。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及应用。1 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个量是相等的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c 位移 d 平均速率。解析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为g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