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21讲

发布 2023-04-19 14:27:28 阅读 9998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指的是( )

a.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的具体形态。

c.物质的唯一特性。

d.事物的发展秩序。

2.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从唯物论角度看,人们重视生态环保的哲学依据是(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3.欧洲天文学家近日发现:在距离我们39光年外,一颗围绕昏暗恒星运行的行星,被朦胧的大气层所笼罩,那里存在一个“水世界”。这一发现表明( )

a.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d.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4.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地理环境 ②人文环境 ③人口因素 ④生产方式。

ab.②③cd.①③

5.“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6.诗歌《离别》中写道:“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a.绝对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7.貌似不动的事物其实也在动,一直在动的事物也有暂时不动的。与之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静者静动,动不舍静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方动方静,方静方动 ④静即是动,动即是静。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韩非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管理者应该“因时而变”,“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说明( )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23年9月,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海水稻亩产量为620.95 kg,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加速农业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这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规律。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0.漫画《造神童》折射出当前社会一些家长急于抢跑,早早让孩子提前完成后面的教育课程,不断越级跳级,有时事与愿违。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

c.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可知。

d.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1.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下列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

a.知是行之始,学问无遗力。

b.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2.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23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经是茫茫荒原,林场人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林场人用行动说明( )

a.规律并不是客观的和永恒不变的。

b.应根据人们的需要认识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d.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1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也是客观的。(

1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16.“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1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1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大事。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1)人类治水的历程启示我们应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四、**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与建议。

19.材料一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去产能既要有“壮士断腕”的精神,更要遵循市场规律,由市场选择、优胜劣汰、自动出清。当然**也有责任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遵循市场规律,制定措施推动“去产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总之,去产能终须“市场主导、政策联动”。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规律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去产能”终须“市场主导、政策联动”。

2)运用规律与联系的知识,对“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c 11.c

18.(1)要承认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①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兴水利、除水害,是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的体现。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9.(1)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规律,在去产能过程中,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优胜劣汰。②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在去产能问题上**利用市场规律,制定政策措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①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等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必修4第22讲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从 开天辟地 岩石风化 葵花向阳 老马识途 审时度势 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d 意识有着正确与错误之分。2 老年痴呆已成为第四大健康杀手。据...

必修1第4讲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2019届南通模拟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中小学生选择 教育培优 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这主要表明 a 生产为人们的消费创造动力。b 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导向作用。c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d 消费带动新产业的出现...

必修4第2单元第3讲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60分 1 2010年1月22日至2月1日,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即将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 工作报告 的意见。工作报告 多次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哲学依据是 a 认识运动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