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优秀说课稿

发布 2023-04-15 10:40:28 阅读 1574

《图形的旋转》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 、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欣赏设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一、教材分析:《倍数和因数》这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它是学习和3的倍数特征以及学习素数和合数的重要基础,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和通分,以及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倍数和因数”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五年级数学水平比较好,在教学中我争取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自主探索。

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三、说教学流程(一)合作交流,认识倍数和因数1、动手操作。出示操作要求: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观察拼成的长方形,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各种摆法表示出来。

2、板书:12×1=12 6×2=12 4×3=12 3、谈话: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

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如4×3=12,我们可以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师:

如果我说 “4是因数,12是倍数,行吗?”明确: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单说谁是倍数,谁是因数。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都是指不为零的自然数。(二)合作交流,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比较“乘法找”和“除法找”的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回顾刚才的交流,你觉得要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最大的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三)自主探索,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知道了12是3的倍数,3的倍数还有哪些?让学生思考片刻后自己试着找一找,再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基础上明确: 3与一个数相乘的积就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3依次乘……来找3 的倍数; 也可以每次加3来找3的倍数。

提问:写的完吗?(写不完)那怎么办?

(用省略号表示)

2、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吗? 3、教师出示**让学生找出4的倍数: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4、观察上面的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交流。

的倍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因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通过学生说数,老师快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这个游戏,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新知 1、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倍数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一环节学生易于掌握,关键在于让学生领会寻找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让学生用寻找5的倍数特征的方法去找,既增强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的倍数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猜想验证。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

“个位上是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体验新知。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是3的倍数,但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

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

“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

五、实践应用。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六)拓展延伸。

质数和合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也是“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它是在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下半学期学习求最大公因数和求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重要基础。(1)使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熟悉100以内的质数。(2)通过求因数—找规律—**归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策略。(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合理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我采用了**发现、启发式教学、开心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新课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要求学生观察1~20这二十个自然数的因数个数,同桌讨论交流根据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这二十个自然数分成几类?(2)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

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关键在于因数的个数,“只有……两个……”是质数概念的关键词。“除了……还有……”是合数概念的关键词。我针对这两个概念的关键处,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

(1)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2)观察自然数的因数,这些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3)自然数的因数也有1和它本身,为什么它们不是质数?(4)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可分成几类?(师板书)(5)要求学生学会判断质数和合数。

(课件)

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张质数表)(3)让全班32个同学判断自己的座号是否质数,座号是质数的同学举起座号卡片到讲台前集合。(三)课堂小结。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此外,用计算机多**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 、 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有一定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小学生形象思维空间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2、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二、针对几何教学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采用“感知——**”的教学模式,运用讲授法、观察发现法、实验法,让学生在观察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操作活动”贯穿于学习始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分析讨论,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些物体的大小不同,可它们都是长方体。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

二)、**新知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闭上眼睛摸一摸,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拿出长方体模型,边摸边说明:

同学们们的发现可真不少,长方体上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两个不同平面相交的一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这个尖尖的点也就是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那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有什么特征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这些面是什么图形?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学生反馈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能回答出:

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展示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总结:长方体有6个面,这些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正方形。相对的面相等。同学们刚才合作的非常认真,下面自己拿出自己的长方体研究一下棱有什么特征?

1、长方体有几条棱?2、哪些棱长度相等?挑学生反馈: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总结;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的面和棱,那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呢?长方体有8个顶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那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什么呢?

同学给三条棱起名字。

教师总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

(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

能不能用研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去观察思考?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对长方体特征有一定认识后,运用迁移规律,自学归纳正方体特征。)教师总结: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三)、反馈练习 1、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五年级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的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对本节课加以说明。一 说教材。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可以再生活中看到平行...

五年级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本册教材内容包含以下内容 分数加减法 二 长方体和正方体 分数乘法 可能性 分数除法 比 方向与位置 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统计。根据本册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进行分析 一 在数与代数。教材安排了分数加减法 二 分数的乘法 分数的除法 分数的四则...

五年级说课稿

伊旗第一小学孙维荣。unit5.look at the monkeys.我所说的教材是pep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五单元a let s talk部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询问她 他 它在做什么及回答 what is she he it doing?she he it is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