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二

发布 2023-04-14 07:49:28 阅读 2369

盐都区2010-2011学年度。

高一生物学科基地活动。

班级学号姓名。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生物科学的学习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二)能力目标:

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培养科学研究基本技能(三)情感目标。

通过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同时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二)教学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课时【课前导学】

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1.雷迪的实验就是一块肉不接触苍蝇,一块肉。

结果:与苍蝇接触的肉上出现了___不与苍蝇接触的肉上雷迪实验的问题是。

雷迪实验的结论是:肉上产生的蛆与___有关,是___产生的后代幼体。(_不是自然发生的)。[知道吗?蛆是苍蝇的幼虫时期,苍蝇是由蛆发育成的,蛆又由受精卵发育的。]

雷迪的实验思想是:做___个实验对照(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证明问题。2.现在来看,尼达姆的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3.下述分析尼达姆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正确。

失败的原因是:实验不严密、不严格,有未考虑到的因素,未真正达到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微生物很小,肉眼看不见,到处都有,空气中有,瓶壁内有,软木塞上有,羊肉汤煮沸时间短,里面有未被杀死的原来微生物等,所以他实验失败了,得出错误结论,而不是正确结论。

)4.关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

1)、a与c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与有关。(a、c瓶中煮沸时间短,都含有未杀死微生物。

)(2)、a与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肉汤污染与有关。(a、b瓶中有细菌通过软木塞进入瓶内肉汤。

)(3)、a与d能否形成对照,得出结论c与d能形成对照4)、b与d对照结论是:污染与未污染与有关。(_可能有微生物通过则微生物无法通过。

)5.下述关于巴斯德实验的叙述,正确吗原因是。

6.有人认为,斯巴兰扎尼的烧瓶中缺乏足够的空气,因而不能否定“自然发生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7.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是证明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但他的实验设计中最好应允许肉汤接触空气,但空气必须是无菌的,不能带进去细菌。(做到这样的实验条件不容易想到,斯巴兰扎尼未做好)。

巴斯德做的实验巧于斯巴兰扎尼吗?他是怎样做的?

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阅读课本8—10页,完成下面2题)

8.科学实验的方法过程是。

9.池塘水中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

10.(补充)实验设计的原则有:(1)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单一变量原则(4)可重复性(5)对照原则(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等)(6)简便性原则【问题引导】

1.什么是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生物“自然发生说”观点的?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如何?

反馈矫正】1.我国古代有“天地合气万物有生”“腐草为萤”和“蝉固朽木所化也”等说法,这契合了下列哪种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

a、神创论。

b、特创论。

c、化学起源说。

d、自然发生说。

2.使“自然发生说”首先产生动摇的是。

a、斯巴兰扎尼。

b、巴斯德。

c、尼达姆。

d、雷迪。3.雷迪通过实验回答了“蛆是从**来的”问题,实验中,他考察的变量是。

a、腐肉上是否有苍蝇c、苍蝇是否与肉接触4.“自然发生说”的支持者是。

a、雷迪。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b、腐肉上是否有蛆d、蛆是否与肉接触。

5.彻底终结“自然发生说”的科学家是。

a、雷迪。b、巴斯德。

c、尼达姆。

d、斯巴兰扎尼。

6.检验**正确与否的最佳途径是a、观察。

b、巧妙设计实验c、预期。

d、讨论。7.为使观察结果表达得更加准确,可使用。

a、继续观察。

b、测量。c、设计实验。

d、分析数据。

8.巴斯德在斯巴兰扎尼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鹅颈瓶实验”,其目的是。

a、这种弯曲的“鹅颈”可以使肉汤与空气完全隔绝。

b、这种带有弯曲细管的瓶是敞口的,空气可以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c、证明污染物来自营养液。

d、验证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结论,即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保持无菌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观察必须如实反映所感知的事物,只有通过仪器观察,才可以得到精确结果b、科学的测量应力求准确,因而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c、**也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检测**的对错。

d、运用数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数据,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10.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需要实验加以解决,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a、单一变量原则。

迁移创新】b、等量原则c、对照原则d、前三项均是。

1.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豌豆种子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装置甲乙丙丁。

场所日光日光黑暗黑暗。

温度23℃23℃23℃23℃

棉花状态潮湿干燥潮湿干燥。

数日后的现象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没有发芽。

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

2.雷迪将的思想引入实验。他相信,地球上自从有了原始生命,所有生物都来自。

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参***与提示。

课前导学】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

1.接触苍蝇蛆不出现蛆蛆是从**来的?苍蝇苍蝇蛆22.失败了3.正确。

4.(1)密封还是塞上软木塞(2)煮沸时间(3)不能能煮沸时间(4)是否是塞上软木塞还是密封软木塞密封。

5.正确。巴斯德实验对比尼达姆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巴斯德做法达到了真正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了。6.不赞同,因为(1)空气中本身含有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自己繁殖出后代,不属于自然发生)。

(2)存在不需要空气的微生物。

7.巴斯德实验巧妙,他的实验设计未隔绝空气,却成功地阻碍了空气中的细菌。他是将玻璃瓶颈拉成弯曲的鹅颈状,使外边的尘埃沉积在曲颈部而不致进入瓶中。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二

盐都区2010 2011学年度。高一生物学科基地活动。班级学号姓名。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二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知道生物科学的学习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 能力目标 1 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2 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培...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13

第三章细胞增值 分化 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 执笔人 张纪琴审核人 王洋洋校对人 徐素梅。使用方法 1 阅读教材p95 100相关内容,完成导纲课前导学相应填空,并在教材中留下标记 2 小组讨论课堂 相应内容,积极思考提高生物学科语言的表述应用能力。学习目标 1 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三

盐都区2010 2011学年度。高一生物学科基地活动。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三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 举例说出水在细胞中存在水的形式和作用。2 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与作用。二 能力目标。尝试对细胞的成份的定性 定量以及动态变化等研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