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8

发布 2023-04-10 08:40:28 阅读 2429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课时

这是学生步入小学的第一堂数学课,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容易兴奋。在教学时,从具体的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说一说,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培养他们数数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堂上,让数学走出课堂。在今后的课堂中,应该适时的加强有效的引导,将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进行有机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孩子们学会了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的方法,并能够用点子图表示10以内的数字,作业布置是回家数一数家中的物体,孩子进行巩固。

第二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

课堂上还是比较完整的将这节课上完了,但仍发现好多问题。长短和高矮的比较,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特别是加了实际的演示之后学生就更加清楚怎样比较高矮了,难点在于轻重的比较,在介绍天平的时候,告诉学生这个和跷跷板的原理是一样的,孩子才清楚天平的原理。想想做做的第4题的第二个题目是比较难的,孩子很难理解,一个红萝卜和三个胡萝卜是一样重的到比较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的过程是一个重点,先让学生明白是一个红萝卜和一个胡萝卜比较轻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哪一端沉下去,就是哪个重,我讲完以后,再找孩子讲这道题的过程,很多孩子都讲不出来,这个地方比较模糊。

但好的地方是,在比较高矮的时候,可以邀请两位学生参与,让学生更直观的比较高矮,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三单元分一分第1课时

整节课引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发现,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的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从,比如例题中的商店,学生都清楚每一个架子上摆的是什么,但当问他们这些物品按什么分类的时候,孩子们就不知道了,只能老师告诉他们,是按用途进行分类。试一试的题目的连一连,首先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让孩子不能把线连在一起,在课堂上检查发现每个学生差异不同,有的孩子画的又直又美,有的学生画的很乱。

这几天课上下来,发现要想孩子听你的课,要先抓住他们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但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所以要时刻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口令要时刻强调。

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课时

今天上了认位置这课,教学重难点都是:认识左右,开始就问小朋友们喜欢上数学课吗?喜欢的请举手,然后我发现有的举左手,有的举右手,现在想想就应该规定好统一举哪只手,这样就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左右是否分清,再之后就是找找身上还有像左右这样一对的好朋友吗?

并能指出哪个是左手哪个是右手。接下来的儿歌游戏巩固认识左右,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知道左右在哪边,但在课堂上没有观察学生是否全部做对,一是班级人数太多二是把这节课的重点忽略了,学生有的还分不清左右。出示课本**以后,小明和小红的位置是怎样的?

学生被问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自己先举例再让学生说,但是学生还是不太会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下节课的重点就是这个。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

这节课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开始时直接出示书上的情境图,接着截取其中的长方体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长方体。接着拿出学具让学生上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也是这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初步的感受各个物体的特征,接着分别找一找图中的各个形状的物体有几个,要求按顺序数。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升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为主。怎样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主体图形,并以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立体图形呢?课前一段时间里,我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备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等,圆柱体的茶盒、茶杯等,球体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画出数学模型图,如长方体、圆柱、球的线描立体结构图弄。

同时在课前让学生按要求收集好相关生活物品以作学具。

第七单元分与合第1课时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因此,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用“如果拿三块橡皮,两只手都不能空,应该怎样拿?”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学生都会说一只手拿1个,一只手拿2个,再问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还是又学生说出将两只手里的橡皮交换一下这种方法,但大多学生没有想到这样的分法,因此我就注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们认识到由一种分法联想到另外一种分法。

本节课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探索知识,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

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加法算式,在这之前学生都多少知道加法怎么计算,都会计算加法,但对于加法的意义还是不理解的。本节课我重点是放在了学生的说上面,理解加法的算法,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以及“+”表示“合起来”。由于开始时新授安排的时间较多,所以导致后面的习题没有来得及讲完,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

另外,发现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的习惯还是不好,叫他们同桌间相互说一说时,都不肯说,一年级的学生的习惯就得慢慢培养。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1课时

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理解上都存在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先根据小棒的组成知道数的组成,进而会在计数器上拨数,再根据计数器上的数来写数,再说一说数的组成。

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反复强化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书写也很成问题了,数字写的越来越差了,得让学生加强练习规范书写。让预设成为生成的基石。

吴正宪老师说过:“教师要使预设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出“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进而推出“一捆就代表一个十”课题后,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游戏环节:

让学生依次摆出从盒子中数出11根、13根等数量不同的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部分学生竟然把捆好的一捆小棒重新拆开,试图一根一根地数。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前面环节的设计,没有突出计数单位“十”的在日常生活计数或数数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面对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课堂生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积累一些教育机智。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2课时

本节课是练习课,第4题,学生先独立数一数,明确物体的个数,然后再写数。追问:1.

2.3.4.

5还可以表示什么?第5题,先读一读数字,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可以从小到大读,也可以从大到小读1.2.

3.4.5.

第6题,先看花瓶上的数,再数一数瓶里已经有几朵,还少几朵,需要再画几朵,只要求孩子画对朵数。第7题,先让学生各自分一分,再说说分类时的思考过程,一种按颜色分,黄色和红色,另一种按角分,五角和四角。第8题,可以选6个小朋友上台,让每个人分别说一说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小朋友。

第9题,继续巩固练习写数,注意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拿笔不稳的孩子。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第2课时

我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就是扁扁的圆柱会说成是“扁球”,小孩的造词能力还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只有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的形状,看一看它的特征和球一样吗?这样一道之后学生就明白了这个原来是圆柱。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按顺序的数各个形体的个数。

教学中,首先出示我收集的各种图形,让孩子们一一识别,然后让孩子们倒出自己的学具,试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形状的物品分在一起,接着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一不同点;发现圆柱和球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在动手操作实践中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圆柱和球能滚动等特征。

第七单元分与合第2课时

本节课我利用学生在认识2-5各数分与合时获得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气球,可以怎么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过程中,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并从一种分法推想出另一种分法。

比如,当学生说出“一只手拿5个气球,另一只手拿1个气球”,并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时,我及时提问:“由这个式子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由6可以分成5和1推想出6可以分成1和5。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根据填好的结果说一说,从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与合。7的分与合让学生独立完成操作并填空,再进行交流。一定要注意学生书写的顺序,在用联想法记忆时,也要注意它们的顺序。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2课时

本节课在学习了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由有联系的主题图开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们说说主题图的意思从而得出减法算式,再由算式回到主题图说算式的意义,进一步理解“-”的意义,即:去掉。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说没道算式的意思时都会有些困难,说的不完整,还有说不明白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做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观念。

在做练习时会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图形题做得不是很好,会直接拿飞走的个数减去还剩下的个数,这时就应该引导学生先看还剩下多少,再根据结果写算式。本节课我还利用了口算卡片进行训练,将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法混在一起进行练习,有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3课时

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孩子都能正常回答,但我继续追问孩子:

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小孩子们似乎听不懂我问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又继续追问:

第2是2个人吗?第5是5个人吗?孩子们才理解我问的问题,继续引出:

第2和第5指的是一个人,让孩子看图再说一说。想想做做的第1题很好的复习了今天的内容,涂4个和涂第4个,先让学生明白每道题是涂几个,再进行涂色,继续追问:如果从右边涂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6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课时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为第一单元 数一数 第一课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都是学过知识的,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学起来非常的轻松,数数量根本难不倒学生,唯一需要强调的便是物体的单位,单位名称学生基本都不太懂,全部一一说一遍以后很多孩子就能记住,小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说的什么,以后还得再做强...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9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一 第1课时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 1 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 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 新授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版本4

第一单元数一数第1课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孩子们能够很熟练的数出1 10这10个数字,但是当物体放的比较杂乱时,孩子的条理性 有序性还需要加强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数时,还可以数一数女同学有几个,背书包的有几个,扎小辫的有几个等等,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但是用圆点表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