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教育

发布 2023-04-09 19:36:28 阅读 8814

认识时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共一课时,实在学生认识0~2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试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在4次教学3次走班教学,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一下几点: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过钟表,但在钟表却是随处可见,平时上学的时间、晚饭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在课前,我曾有意识的询问过孩子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有的知道整时,有的知道几时几分,知道几时差一点儿。

貌似闲谈如同聊天,但作为老师就可把这几句“闲话”记在心里,作为下一课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除了“课前聊天”,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回答的每一次问题,在短时间内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在这节课中,我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

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10时”这一环节,让学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10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结实“框架” 。所谓“框架”就是一节课纲要,在教学环节中的小结总结,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建立。本课的纲要就整时和大约几时。

在这一课里,在认识整时、拨出整时的经验下出示三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共同特点然后小结,就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学习一条“框架”。在有了经验之后,教学大约几时,在两次拨出接近7时后,学生自己就会建立又一条“框架”:接近几时,可以说大约几时。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联系生活的看图说几时、说说起床和睡觉时间等变式练习效果还可以,但是仔细回顾,如果能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因此,我觉得还可以适时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后续积累性练习,如记录一下一周每天起床的时间,设计一份假日的时间安排表。

这些练习不是一日一时能做完,也许眼前所学的知识还不够,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是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其乐无穷。

一年级《认位置》教学反思

反思一。课堂实录 1 初步感知左和右。师 小朋友,我们昨天认识了上 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你们喜欢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学生举手。师 我看到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谁愿意告诉我你举的是哪只手?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你举起左手,那其余的同学举的是哪只手呢?生 右手。师 对,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认位置》教学反思

认位置 这堂课的内容是要认识及分辨上 下 左 右 前 后,其中辨析左 右以及用完整的一句话来描述两个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这节课教学的两个难点。由于以前教过一年级,知道这一内容学生掌握起来很难,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对教材作了小小的调整。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分辨出左右,我先把教材中想想做做中的游戏提到了课始...

一年级数学《认位置》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认识左右。在这块内容的教学上做了直观引导,小朋友写字用哪只手?右手 将它举起来,抓筷子用哪只手?右手 在举起你的右手。我们以后举手就要举右手。但是一到上课还是错误频出,时常要提醒他们左手代表左边,右手代表右边。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而言,他们能正确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但是今天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