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一年级下册七单元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4-09 07:56:28 阅读 6324

第七单元《 信息窗1:同数连加》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信息窗1一变花——同数连加。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求几个几相加。

2.经历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在数与算活动中感受用加法计算有时是繁琐的。

教学重点: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知道是求几个几相加。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一、激趣导入。

学生看图讲数学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好吗?你能看图讲一个故事吗?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各种问题。

教师板书。变出了多少朵花?

变出了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一共有多少盏灯?

二、**新知。

变出了多少朵花?

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2+2+2=6(朵)

学生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是几? 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

教师小结:3个2相加得6,变出六朵花。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请学生上台板书。

4+4+4+4=16(条)

3+3+3+3+3+3=15(个)

6+6+6+6=24(盏)

说一说每个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把4个鱼缸里的鱼加起来就是4+4+4+4=16 (4)个(4)相加得(16)

把4个探照灯的小灯泡加起来就是6+6+6+6=24 (4)个(6)相加得(24)

问:要计算这样的20串灯笼的个数,怎样列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连加太麻烦了。

小练习: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也摆3个圆片。(提醒学生注意:在摆的时候要注意上下一一对应)

请同学们横着看,每行摆几个?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

请同学们竖着看,每行摆几个?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从不同的角度看一幅图,列出的加法算式是不同的,得数相同。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下棋?

2.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自己摆方块,学会横着看和竖着看。

3. 自主练习第3题。

数一数,算一算,教师指导学生看图。

4. 自主练习第4题。

小鸡种禾苗。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小鸡有多少只?

禾苗有多少棵?

5. 自主练习第5题。

每人洗一张**,需要洗多少张?指导学生明白题意。

6.自主练习第6题。

找规律,涂颜色。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单元《 信息窗2:乘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信息窗二:变葫芦。

第一课时。课题:乘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3页,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小棒、小正方形、小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展台出示主题图)

师:舞台上又进行了什么魔术表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你能列式解决吗? 5+5+5+5+5+5+5+5=40(个) 4+4+4=12(个)

二、**新知。

1、操作感知。

(1)让学生用小棒摆3个2或2个3。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既可以先横着一行摆3根小棒,摆2次,也可以先竖着摆2根小棒,摆3次。

学生摆完后,教师提问:

每次摆2根小棒,摆3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等于几?学生列出算式:2+2+2=6(根)

每次摆3根小棒,摆2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等于几?学生列出算式:3+3=6(根)

2+2+2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

板书:3个2。

3+3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

板书:2个3。

2)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4个3或3个4。

教师提问:每次摆几个小正方形?摆了几次?

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求3个4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用加法算:3+3+3+3=12或4+4+4=12。

3)让学生用小圆片摆5个4或4个5。

摆完后,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用加法算:4+4+4+4+4=20或5+5+5+5=20。

4)归纳小结:求3个2或2个3相加是多少,4个3或3 个个4或4个5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教师板书:乘法。

2、乘法算式的写法。

师:下面我们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教师明确指出: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必须知道8个5或5个8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5+5+5+5+5+5+5+5=40或8+8+8+8+8=40”,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8乘5或5乘8”。

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

教师板书:8×5=40 5×8=40

3、引导学生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使学生看到: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教师结合8×5=40 5×8=40两个算式,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教师明确指出:8和5相乘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5、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式。第1小题,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

学生回答出“表示2个8”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

”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2个8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2个8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主练习2: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改写理由。

自主练习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写算式,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6和4相乘写成6×4或4×6都是正确的。

自主练习4:连线。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题目中的4+4+4+4+4是多余信息。

自主练习5:小游戏。练习时,让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练习结束后安排一些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只列出算式,不算出得数。

自主练习6:把盖住的画出来。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题意后说一说2×4表示的意思,明确2×4既可以表示2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2相加,再根据算式画图,以增加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自主练习7:解决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连加乘法。

5+5+5+5+5+5+5+5=40 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也可以写作:8+8+8+8+8=40 5×8=40 读作:5乘8等于40

因乘因积。数号数

第七单元《 信息窗3:1和0的乘法》教学设计。

信息窗三:1和0的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1和0的乘法。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展台出示)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二、创设情境。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新知。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展台出示第一幅主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指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展台出示第二幅主题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提问: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2.归纳小结。

展台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式。第1小题,图中一共有几棵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

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自主练习2:解决问题。第1小题,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

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第2小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自主练习3: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学生先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集体订正。

自主练习4:解决问题。学生既可以提出有关1的乘法问题(如算一共有多少面红旗),又可以提出其他的乘法问题(如算共有多少面黄旗)。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可以同桌合作提出问题,再解答。

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阿福的新衣 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青岛版 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帮阿福找原因,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2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长。3 认识刻度尺,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尺子画线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滑轮青岛版五年制

学生在学习过滑轮以后,在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并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和作用以后的一个拓展,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并且还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是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从课堂教学上来看学生基本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录 斜面青岛版五年制

师 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镜头一 工人直接用手把油桶抬上车 镜头二 工人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搬油桶 生 看录像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录像中的工人们同样是在搬油桶,从车下搬到车上,那么用手直接搬运和用木板搬运有什么不同呢?生 用木板搬运省力。生 油桶是圆柱形的,利用滚动的原理,用木板搬运比用手直接搬要省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