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猴子下山。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识记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做事目标要明确,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
学法:朗读领悟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1、课前导语。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张小猴子的**。
师: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他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师: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他都经过了什么地方?他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他是怎么做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用多**课件**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读课文时,边读边标出段落,并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3.学生把画出的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要求会认的字。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巩固字音。
6.教师带领学生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书写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块、非、常、往、瓜、进、空”,请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看清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观察后,教师指名说一说。
2.学生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书上空白的田字格中独立书写,写好后指出难写的字。
4.教师重点指导“非、瓜”这两个字。“瓜”:要注意左边的“丿”和右边的“乀”像裙摆一样展开。“非”: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来写,左边有三横,右边有三横。
5.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四、**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听读得是否正确。
2.教师出示四幅**,请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3.学生根据**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4.教师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巩固认读本节课学习的生字,并集体朗读。
2.学生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2.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课堂练习】1.给下面的字加上拼音。
掰( )满( )摘( )猴( )
2.将本课的生字抄写两遍。
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
块非常往瓜进空。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巩固生字,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小猴子一无所获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生字,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小猴子一无所获的原因。
教法学法。教法:引导法。
学法:朗读领悟法。
教学准备。多**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呢(学生回答。教师用多**课件出示小猴子下山的**和演示文稿图)
1.玉米地里。
2.桃树下。
3.西瓜地里。
4.树林(有小兔子)。
师: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默数有几句话。
2.教师指名读读第一自然段。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这一自然段:
1)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2)他看见了什么?
3)他是怎样做的?
4.教师请学生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从图上看,玉米不仅个头大,而且有很多)师:
如果你就是这只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高兴。)请大家带着这种非常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6.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掰”“扛”。
1)教师请两个学生用动作表演一下“掰”和“扛”。其他学生说说他们**表演得好,**表演得不好。
2)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
7.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2)学生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去。
1) 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的意思。
2) 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结合图画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情。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2.教师检查学生独立学习的效果。
1)教师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教师出示填空题请学生说一说。
小猴子几个桃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师:为什么课文中用“捧”这个动词?
3)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圆”,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教师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五、学习第。
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轻读课文第。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蹦蹦跳跳”“抱”“追”,并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那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回家后猴妈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六、进入情境,读说结合。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说话。
1)学生看图讲故事。
2)学生戴头饰表演。
3)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与小猴子类似的经历?假如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办?
4)学生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5)师: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课堂小结。
学生齐读课文,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摘回家去。
小兔子蹦蹦跳跳扔追。
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看见了很多玉米,就掰了一个玉米,然后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后来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之后看见小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小兔子,最后一无所获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讲到小猴子看到一样东西就丢掉另一样东西时让学生结合实际经历说说自己有没有这样做过,从而引发学生的反思,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8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1 认识 猴 结 等13个生字。2 会写 块 非 等7个字。二 能力目标。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情感目标 懂得做什么事情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二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 课堂实录 》
小猴子下山 精彩课堂片段。生 猴子,小猴子。师 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生 猴子捞月。生 狐狸和猴子。师 看老师补充题目 小猴子下山。自己把课题读一读。生 自由读课题。师 齐读课题。生 齐读课题。师 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课本第9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 小猴子下山 相关
猴子。猴子 动物。猴子。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 指 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 指 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猴种类的部分特征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会有缠卷的尾巴,这样当它们爬树时就可以用来抓着树枝,相反旧世界猴就没有缠卷的尾巴,而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