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一年级识字教学总结

发布 2023-03-28 08:46:28 阅读 8088

王海燕。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字,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是多方面的,能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最起码的文化水准。我们的汉字笔画繁多,难认难写又难记。

而“识字教学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对学生识字要求上作了区分,即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那么怎样把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瑰宝——汉字,让我们的学生从娃娃起就记得准确,用得熟练呢?新课标的目标也促使我们教师去**如何挖掘教材、学生、乃至教师自身的潜力,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在课室内、课外使用不同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识字能力和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一年来,我们的识字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 、提高课时效率,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要学会25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个左右。但曾有专家提出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单调的识字教学会使儿童很快感到疲惫,失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斯宾塞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于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着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自主识字能力。

1、细心观察、勤动脑筋、举一反三。

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是关键,教给学生科学的识字方法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坚持两手抓,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学、会学、想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做到了三动:

1)眼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人信息的获取60%~80%来自视觉。

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汉字渊远流长,形体优美,一字就是一幅画。在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学生已经通过对比象形字和现代汉字记住了它们。

我们告诉学生: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形态演变而来的。在教学生字“鸟”时,我们并不是逐笔逐划地范写,而让学生观察“鸟”字,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们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

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横折钩和一点自然是鸟的脑袋和眼睛了,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后来,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很快就记住了“明”、“叫”等字。

2)口动。儿歌、口诀是儿童喜爱的文体。它们琅琅上口,易念易记。

在生字教学中,给一些生字编儿歌或口诀是学生喜爱的识记方法之一。在教学生字“苗”时,我编了口诀:田里长草了。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苗”字。我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自己创作,学生为自己能编儿歌、编口诀而感到十分自豪,特别是编出的儿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肯定时,更是得意万分。如学习“告”字,一位学生说:

一口咬去牛尾巴。在认识“溪”字时,我教学生念儿歌:三点水,爪字头,一扭一扭碰石头,溪水直往大河流。

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孩”字时,学生编了一首儿歌,异曲同工:子字旁,点横头,扭一扭,撇一撇,下藏一人是小孩。

3)手动。眼、口、手都是人体主要器官,它们对大脑的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边动手操作边识记生字,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汉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形声字。在形声字归类识字教学中,我制作了活动卡片。如教学“清、请”时,我用活动卡片“氵”、“讠”和“青”自由组合,让学生识记,其余的生字如“竿”、“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活动卡片,在小组中演示、变化,比一比,看谁记得快又牢。

不是形声字的形近字,如“刀”和“习”字,也可以使用活动卡片,把横折钩“肚”里的笔划进行变换演示,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很快就记住了。在复习生字时,复习方法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复习兴趣时,还可以利用活动卡片玩打纸牌的游戏,边玩边复习。方法是:

把偏旁卡片和常用字卡片打混,平均分给玩游戏的人(两人以上)。如其中一个学生打出偏旁“亻”口中念“单人旁”,另一个学生打出“主”字,口中念“单人旁和主字组成住,记住的住”,就可以把两张牌都收来,游戏玩到最后,手中牌最多的人获胜。

当然,在生字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做到眼动、口动、手动,还有耳动、心动……不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方法、掌握规律、自主认字。

低年级形声字占得比重较大。我首先鼓励孩子们结合字的意思认识字的形旁,读准字的读音再读声旁,形象地了解什么是“形旁”和“声旁”,逐步渗透“声旁表音”和“形旁表义”的功能。这样的字很多,如:

园(四周都有栅栏的花园)、披(用手披)等。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区别许多形声字组:挺(手插腰,挺直腰)艇(超级大船就是艇)蜓(蜻蜓是昆虫),优(这个人很优秀),忧(心中忧伤);跟(脚后跟,足后跟),很(这两个人很要好),狠(像狼一样狠),恨(心中悔恨);转(车轮转转转),砖(石头也可以当砖用),传(动人的传说),炮(炮火冲天),泡(在水中泡一泡),跑(足球运动员积极跑动)抱(用手抱),饱(饱食一顿)等等。

另外,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发现,“编口诀”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

种:禾苗种在水田中。树:

村子里的树木对对齐。念:今天要用心念书。

肯:月亮不肯止步。颜:

这页纸产生了三种颜色。飘:起风了,邮票飘落到地上。

狼:狼狠一点。

孩子们不仅喜欢这些“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这些生字,而且对编口诀也产生了兴趣。这样,在孩子的眼中,汉字不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个体,里边还有各不相同的故事。这种创造性的学习,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自主识字能力。

二 、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学生识字的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生字,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之反复见面,才能真正变成熟字,进而才有可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因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生字,用生字,使“识字”渗透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4――6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会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

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既巩固了生字,又能促使优生提前识字,积累语言,保证了“下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2 、读、背古诗识字。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千古佳句。尤其是其中的五言、七言诗,既简洁明快,又琅琅上口,易于记诵,学生爱读、爱背。虽然“好读书,不求甚解”,但读、背古诗的过程亦是积累语言、认识汉字的过程。

古时蒙童入学,必先背韵文,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云山小学语文科组一直倡导学生在课外多读诗、多背诗,并通过每周一次的“古诗擂台赛”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兴趣。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一期下来,多则能背。

三、四十首,少的也能背。

十二、三首,不仅在班集体中形成了浓厚的读诗氛围,而且反馈到课堂上的效果也非常之好。教生字“及”时,便有学生说:“这是‘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及”,教“高”字时,学生亦能随口举例:

“危楼高百尺”;“众鸟高飞尽”……既加强了语言的积累,又巩固了生字,还能提前识字,可谓“一举多得” 。

3 、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文课只叫“语文书”的怪圈,有针对性地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

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街道牌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

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仅商业步行街短短几百米街道上,便有“东京快车”、“布衣族”、“怡华“等上百个汉字);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利雪梅”、“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们是多么兴奋啊!

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

4 、游戏识字。

做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谓是其乐无穷。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学习生字以后,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并互相考一考,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如学习了“亮”字,学生编的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下面一个秃宝盖,几字在下方”。

不好编字谜的字,就直接拆分,如:左边一个单立头(亻),右边一个“也”字,是什么字?上面一个雨字头,下面一个“田”字,是什么……在猜字游戏中,考字的人头脑中必须对该字有清晰的印象,才会正确说出字的组成;而猜字的人也饶有兴致,猜得着,固然好;猜不着,便急切地想知道谜底,积极去思考,去寻找,又重新认识了生字,强化了记忆。

同时,在游戏中不断地开展评选活动,评出“考字大王”和“猜字冠军”,学生的兴趣倍增。下课考同学,回家考爸爸妈妈,节假日考亲戚朋友……这一个个“小问号”将在这一“考”一“猜”中认识多少汉字啊!

经过一学年的尝试和实践,学生不再视识字为难事。他们想识字,爱识字、主动地识字,不仅正确掌握了教材中规定的五百个汉字,还认识了许多课外的字,其识字能力得到了提高,识字教学的质和量也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新课标新教材一年级识字教学总结

王海燕。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 王海燕。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的基础。汉字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最初的甲骨文 象形字演变至今的方块...

2019新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案识字

识字7一 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 马 犬 羊 牧 四个字的动画 象形字 第二部分是一首有关 马 犬 羊 牧 四个字的儿歌,描写了一位活泼 可爱的小男孩形象。二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都玩过把竹竿当马骑的游戏,所以这篇课文学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时要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

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 春晓 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歌曲 春晓 的学习,感受 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 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 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春晓 体会不同的速度对 情绪和 形象所产生的作用。3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