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闽南语教案整理

发布 2023-03-24 21:16:28 阅读 7944

1 探外公 tam5ggua6gong1

教学内容:日头出来红贡贡,lit8tao2cut7lai ang2gong5gong5,竹马上路一阵风。dik7bbe3ziun6loo6zit8zun6hong1.

你骑竹马倒落去,li3kia2dik7bbe3do3loh8ki5,要去铜山探外公。bbeh7ki5dang2suan1tam5ggua6gong1.

这首童谣采用儿童喜欢的一种运动型的玩具——竹马,借孩童骑竹马探望外公的事,表现了孙辈对长辈的孝敬,很有意思。老师在传诵时,一要介绍“竹马”这种游戏,二要注意借这首童谣,赞扬孩童对长辈的孝道,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关爱长辈,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1.孩子学习童谣的兴趣。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2.学会吟诵该童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师生对话。

1.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问小朋友。如:

家里都有哪些长辈?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长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要关心长辈、尊敬长辈和孝顺长辈。

然后导入本课,跟学生一起来学习《探外公》这首童谣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关爱、孝敬长辈的。

2.介绍“竹马”这种游戏,鼓励学生尝试玩“骑竹马”的游戏。

二、出示童谣,老师范读两遍。

三、老师进行词语解释。

日头:太阳。红贡贡:

红通通,形容颜色很红。竹马:一种运动性的儿童玩具,一般是用一条竹子做成。

游玩时,把竹条放在胯下,一手拉着竹条的头,或跑或走地运动着。倒落:**。

来去:去。铜山:

地名,今漳州市东山县。

解释童谣里的几个词语“日头”、“红贡贡”、“倒落”,可先让学生读后想一想。

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做出正确的解释,并用句子的练习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运用其中一些词语。如:日头曝甲真热。伊走甲面仔红贡贡。

你坐车要去倒落?等等。

四、带读童谣,指导孩子吟诵。

在带读几遍后,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童谣,让学生在。

读中领悟,在读中加深印象,并鼓励学生背诵这首童谣。

3. 唐诗风

李峤 教学内容:

hong1 li3giao2

解落三秋叶,gai3lok8sam1ciu1iap8,能开二月花。ling2kai1li6gguat8hua1.

过江千尺浪,go5gang1cian1cik7long6,入竹万竿斜。lip8diok7bban6gan1sia2.

教学目标:1.学会吟诵本首古诗。

2.激发用闽南语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老师范读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二、简介作者及古诗。

1.李峤(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少有才名。

他写了许多咏物的诗。《风》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写风的,可以这样解释:

晚秋的风,把树上的叶吹落满地,早春二月的风,给人们带来满园春色的鲜花,风发怒的时候,能使江河掀起千尺巨浪,万丈波涛,强劲的风刮进竹林,把万棵翠竹吹得东倒西歪。显然,诗人是通过对风的描写,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

2.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风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当他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洋洋洒洒的细雨,唤醒了冬眠的大地,给人们带来了春的信息,让万物充满生机,正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而当他发怒的时候,可将参天大树连根拔起,卷起漫天巨浪,引发海啸,正所谓地动山摇。

由此可见风的力量。教学时,教师可用闽南地区常有的台风为例,说明风的威力。当然,也应该给“风”以正确的评价,如风力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风帮助植物的传粉和繁殖;风可以平衡海水的热量分布;风能发电;风能净化空气等。总之,要让学生知道风是神奇的,是千变万化的,他让人们惧之,也是人类的好朋友。这首诗虽然从不同角度写了风的力量,可全诗却没出现一个“风”字,可见诗人艺术技巧之高。

三、指导学生吟诵古诗。

1.词语解释。

解: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或分开。落:

掉落。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农历二月,早春。过:

到过,这里指来到江河。入:进入,这里指风吹入竹林。

2.用闽南话吟诵唐诗,应该要用闽南话的文读音,也就是读书音。闽南话。

的文读音,有些跟日常的口语音,也就是白读音或说话音相距甚大,而且不常用,因此学生对这些文读音难于掌握,不容易读准读好。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诗歌里每一个词的闽南话读音,在带读时,都要读准。可以拆开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并带学生读准读好,再连读词组、句子。

千万马虎不得。要多带读,并采取叫个别学生示范或分排集体读的方式使学生尽快读好每个字的读音。

3.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这首诗做些解释和适当的分析。但要强调这。

首诗主要是写风的威力。

4.可通过课件投影,展示“风”威力的一些画面,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5.多吟诵几遍,多带读。如果能在课堂里把这首唐诗背下来,那就更好了。

4童谣咕咕咕gu1gu1gu1

教学内容。咕咕咕, gu1gu1gu1,田螺炒豆腐。 can2le2ca3dao6hu6.

恁厝无米煮, lin3cu5bbo2bbi3zu3,阮厝拢野有。 ggun3cu5long3ia3u6.

俗语。it7liap8it7

一粒一。这首童谣以“咕咕咕”来起兴,讲述“田螺炒豆腐”、“恁厝无米煮”和“阮厝拢野有”三件事。其中的“恁厝无米煮”和“阮厝拢野有””和“阮厝拢野有”是对比,这两句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恁厝无米煮”和“阮厝拢野有米煮”。

为了句式整齐,都用五个字,所以“阮厝拢野有米煮”就省略说成“阮厝拢野有”了。这首短短四句的另一个特点是,句句押韵。韵脚字“咕、腐、煮、有”押“宇宙韵”,韵律和谐,朗朗上口。

俗语。俗语“一粒一”是惯用语,形容事物的程度,表示最好,极好,非常好,第一等。

教学参考。词语解释。

赏析。教学建议。

一、谈话导入。

1.课始,老师可以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是怎么叫的。

童谣中的“咕咕咕”是什么声音呢?

2.课件投影,展示田螺和青蛙的特写画面以及青蛙的叫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倾听,想想“咕咕咕”究竟是什么声音?城市的孩子一般很少看到田螺的。通过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咕咕咕”是青蛙的叫声。

在此理解为在池塘、田埂间拣田螺,听到蛙声一片。

二、词语解释。

咕咕咕:青蛙的叫声。恁厝:

你们家。阮厝:我们家。

拢:都。野有:

还有。 “咕咕咕”在这首童谣里指的是青蛙的叫声,是拟声词。在池塘、田间,常常可以听到青蛙的这种叫声。

同样是“咕咕咕”这个拟声词,有时还可以表示别种动物或事物的声音。重点解释童谣中的“恁厝”、“阮厝”、“拢”、“野有”、“拢野有”这几个词,并通过造句,如:阮厝在同安,恁厝在倒落?

阮拢去操场做早操。你倒落买这本册的,野有无?让小朋友能理解、掌握这些词语。

还可用普通话来翻译一下这首童谣,大意是:田野青蛙咕咕叫,买斤田螺炒豆腐,我家虽穷有米煮,胜过你家无米苦。

三、指导吟诵童谣。

带学生读准童谣,反复地读,并采取叫个别学生示范或小组竞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尽快读好每个字的读音。

5 家庭成员(二)

教学目标:1.学会“阿嫂”、“阿弟”、“小弟”、“小妹”、“妹婿”、“阿姊”、“姊夫”、“大家”、“大官”、“丈人”、“丈姆”、“祖公”、“祖妈”、“伯公”、 姆婆”、“叔公”、“婶婆”、“舅公”、“妗婆”等闽南语字词。

2.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念出闽南词语,激发学生学习闽南语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阿嫂a1so3阿弟a1di2

小弟sio3di6小妹sio3bbe6

阿妹a1me2妹婿bbe6sai5

阿姊a1zi3姊夫zi3hu1

大家da6ge1大官da6guan1

丈人diun6lang2丈姆diun6m3

祖公zoo3gong1祖妈zoo3ma3

伯公beh7gong1姆婆m3bo2

叔公zik7gong1婶婆zim3bo2

姑婆goo1bo2姑丈公goo1diun6gong1

舅公gu6gong1妗婆gim6bo2

姨婆i2bo2姨丈公i2diun6gong1

教学过程:一、教师范读词汇,学生初步感受。

二、词语解释。

嫂:嫂嫂,嫂子。阿弟:

弟弟。小弟:弟弟。

小妹:妹妹。阿妹:

妹妹。 妹婿:妹夫。

阿姊:姐姐。姊夫:

姐夫。大家:婆婆。

大官:公公。丈人:

岳父。丈姆:岳母。

祖公:祖宗。 祖妈:

祖宗。伯公:伯爷。

姆婆:伯奶奶。叔公:

叔爷。婶婆:叔奶奶。

舅公:舅爷爷。妗婆:

舅奶奶。

三、提示。这一课是家庭亲属的称呼,他(她)们是亲戚关系,是大家庭中才有的。现在的小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要认识这些称呼有一定的困难。

但可能还有“堂”的或“表”的。如“堂叔公”,“表舅爷爷”等等。所以,可以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亲属的称呼。

四、同桌互帮互助,试着读一读这些称呼。

五、老师用闽南话说这些称呼,小朋友马上翻译成相应的普通话。反过来,老师用普通话说这些称呼,小朋友马上翻译成闽南语。

六、可提问学生,自己家里有这些称呼的亲戚吗?

七、用造句的方式,让学生把这些称呼记住并能运用。如:伊是我的伯公。

你的小妹在倒落?阮叔公来要找你。等等。

6唐诗春晓孟浩然

教学内容:cun1hiao3 bbing6ho6lian2

春眠不觉晓,cun1bbian2but7gak7hiao3,处处闻啼鸟,cu5cu5bbun2te2niao3,夜来风雨声,ia6lai2hong1u3sing1,花落知多少? hua1lok8di1do1siao3.

教学目标:1.学会吟诵本首古诗。

2.激发用闽南语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老师范读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二、简介作者及古诗。

1.孟浩然(689年—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读书,有用世之志,40岁入京求仕,因政治上的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喜欢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代和后人所倾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比较狭隘,以田园山水诗为主,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其中虽有愤世嫉俗之词,但更多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春晓》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2.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夜风夜雨后第二天清晨的情景。用普通话翻译,诗的大意是这样:

春天的夜晚令人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听到的是窗外鸟鸣叽叽喳喳。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了缤纷的落花。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诗人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也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第。

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的那阵风雨声,不知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

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这夜来的春雨并不可恨,但它毕竟摇落了春花。因此 “花落知多少” 一句,又多少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一年级整理房间教案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分类 4.1整理房间。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2 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3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 结合本课教学对学生渗透爱劳动 爱家庭的...

一年级《分类与整理》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 教材分析。分类与整理 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也是人教版新修订的内容,教材为了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将分类与统计合编在一起。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而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

整理 一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身体特征我知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身体整体和各部分器官,测量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关爱自己的身体。培养与同学合作的能力,增强保护意识。过程与方法 用绘画 测量等方式表现 记录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长发育情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