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19 10:39:28 阅读 2628

一、《泊船瓜洲》

一、导放:我们一定从小就能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的,古往今来,游子思乡,叶落归根,人们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打开教科书,我们要学习哪三篇古诗词?

二、新授。1、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原籍江西临川,他曾经做过北宋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2、请大家读读题目,看看你们能知道什么。(泊,停泊。这首诗告诉我们这首诗是诗人把船停泊在瓜洲时写的。)

3、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指正:间:jian,间隔。画图说明瓜洲和京口的“间”)

齐读古诗。4、再读古诗,借着书下的注释把诗句意思读明白。

指名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说意思)

师: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几个地方?(三个)距离呢?(一水间,数重山)

京口和钟山这样近,这和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可以联系下文的意思想想看。下文是什么意思呢?(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诗人想回哪儿?(钟山)

(师画图:钟山) 王安石的原籍是江西的临川,钟山在这儿,王安石的父亲在钟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做过官,王安石从小就在钟山长大的,所以他对这里有非常浓厚的感情。可以说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

5、(指着图)这三个地方这么近,诗人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家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名读。指名再读。

6、刚才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们觉得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吟诵这首诗。在你们的想象中,诗人又是站在**,看着什么地方吟诵这首诗。(春天的夜晚;站在船头,向钟山方向)

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走出船舱,站在船头向对岸眺望。对岸就是京口。

诗人想到的是什么呢?此时春风把江南吹绿了,看到此时的情形,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起自己的家乡,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开满了花,再加上故乡那一轮明月,诗人在想:

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呀。)

山清水秀,到处是充满生机的绿色,诗人是用哪一句写下来的呢?(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一句中你们觉得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再读读这一句,把你眼中,心中的绿意读出来。(齐读)

师:一个绿字,却有这么丰富的含义。你们知道吗,关于这个绿字还有一个故事,谁来为大家读一读书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们感受最深是什么?(王安石的认真;文章要修改)为一个字要修改十几次,正是因为这样,王安石成了优秀的诗人,文学家。这首诗因此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更被人们所赞赏。

让我们带着这种赞叹之情读读这句。(齐读;指几位生读)

三、主题升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中表达的正是游子牵挂故土,难以离去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读这首诗,试着背诵下来。

指名背诵。二、《秋思》

一、情景创设,引入乡愁

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思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自读自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朗读,交流体会情感。(指几生读;齐读;师范读;师生互读;)

3)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三、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1、悟“见”之萧瑟。

见”什么意思?见到什么?(秋风)秋风看得见吗?(看不见)

作者看见的是什么?(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

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父母、孩子、妻子……)

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2、张籍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生介绍张籍)

简介:张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

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3.远在他乡,惟有家书以慰藉思乡之情。古人说,家书抵万金,假如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生诵读。(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结语: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

4.信写好了,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诗人把信打开几次?(一次,两次,三次……)

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四、回读,深化情感。

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

那他还带走了什么?

生: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

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

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背诵导入:背诵〈泊船瓜洲〉与〈秋思〉。

读改写的〈秋思〉(小故事)

评价(对秋天景色的想象,又有对写信时拆信时画面的想象,让我听起来真的感受到了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王家石的眼里,乡愁是那吹绿了的春风,在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那一封写了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首〈长相思〉

二、新授。1、这首与前面两首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首词)

四年级学过一首词,叫〈渔歌子〉,“渔歌子”是词牌名,“长相思”也是词牌名。

纳兰性德,是清代词人,他的家乡在北京,他是康熙黄帝的侍卫,经常随着康熙黄帝一起出征。这首词就是他在随康熙黄帝远征途中写下的。

2、自由读词,注意生字,把字音读音,把词读通顺。

指名读。有哪些不懂的?(相机解答并读) [自由的家乡;

古时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夜等分成五更,一更大约相当于两个小时。古人没有钟表,每到夜晚,值夜的人手里拿着一个竹筒,敲三下,用来报时。从每天晚上七时起更。

诗人怎么知道一更过去了,两更过去了?(他一直在听,睡不着)

3、同桌互相把这首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让我再读这首词,讨论:作者的“身”在**?(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心在故园)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诗人跟随康熙皇帝远征,此时离家越行越远,夜里风雪大作,难以入睡,此里,在我们的眼里仿佛看到了什么?(军人睡不着,纳兰性德。。。

5、指名读,读出思乡之情。

诗人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家乡,思念着亲人。可是他这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可他为什么还要去远征呢?(保家卫国)

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壮志,加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与寂寞,写成了这首《长相思》

6、齐读词。背诵词。指名背诵。

三:三首诗比较。

1、三首诗在写法上都有哪些相同之处?(都有写景,借景抒情)

2、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注意写工整。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 运用。2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1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诗情。2 突破方法 充分朗读,讨论。教学准备 1 了解三位作者生平。2 收集思乡的古诗。教学程序 一 学习 泊...

五年级5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5课 古诗词三首 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 篙 棹 媪 剥 会写生字 牧 蓑 遮 醉 媚 锄 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默写 牧童 2.运用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了解古诗词大意。3.感受 体验诗词中所表达的童乐 童趣。二 重点难点 读背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

五年级下册5 古诗词三首

5.古诗词三首。主备人 潍坊市实验小学刘静松。教学目标 1.会写 牧 蓑 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 蓑 的写法。会认 篙 棹 等4个生字,强调多音字 剥 的不同读音和意义。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韵律和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背诵三首诗词,默写 牧童 3.学习并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三首诗词所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