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学习之友答案

发布 2023-03-13 09:37:28 阅读 8065

第一单元。

1 忆读书。

积累运用。略。

整体感知。1.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1)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这件事;(2)回忆了幼时读文言**《聊斋志异》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3)回忆了幼时读《水浒传》的过程;(4)回忆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5)回忆了自己11岁时接触到《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6)回忆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作者认为,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算是好书。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重点品读。1.略2.(1)读书对作者产生的影响。(2)结合文本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拓展**。1.略。要求句式相似或相近,字数相同,要有修辞。

2. 不能。“遥想”意为遥远的想象,一般形容想象过去的事,很久以前的事情。

童年时代对于作者已经成为过去,但却是让人不曾忘却的,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而“回想”就是想过去的事,程度没有“遥想”深,也不能突出书籍对作者的重要性及与书结下的不解之缘。

3.排比,表达效果:突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及带给作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4.要求:1.结合文章内容。2.要有自己的读书经历。3.简要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积累运用。1.略2.马克·吐温美国美国文坛巨子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

整体感知。1.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

第二部分(6—7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2.编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并在上面发表了一篇习作。

重点品读。1.“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表现在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

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表现在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等。

2.加上引号,就有了讽刺意味:他写的诗,并不像诗。

3.这句话委婉而不失礼,但有着很强的讽刺力量。言外之意是:这次我们虽然发表了你这篇令人难以忍受的蹩脚之作,但目的是告诉你今后我们不会再发表这些东西了。

拓展**。1.看柚子树,养十姊妹,看刚孵出的幼鸟。

2.没有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包含了作者新奇与喜悦的心情。

3.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4.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却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3 山中避雨。

积累运用。略。

整体感知。1.明确:

前天,我和两个女孩在西湖山中游玩,忽遇下雨,只好在三家村躲雨。两个女孩怨天尤人,而我却觉雨中山景更有趣,并兴趣盎然地拉起了胡琴,这琴声不仅感染了两女孩,而且还引来了村里许多人,尤其是引得那些青年们都一起唱起了歌,一时,歌声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更把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拉近了,所以,当我们离开山村时,竟那么依依不舍了。

2.明确:事情线索: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琴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歌——难舍难分。

重点品读。1.明确:

“乐”,**,本文指**艺术,胡琴演奏,“和”,和睦,祥和、和谐,或互相理解,心灵沟通等,“乐以教和”的意思是**艺术,可以教育人们达到和谐协调的境地,或可以促进人们心灵沟通,融洽感情。

2.明确:反复对比是突出其“有意思”,不仅亲切自然,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 有意思”指胡琴价廉,可演奏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

3.明确:排比句作用:

点出了具体地点,随着地点转移,让我们具体感受到胡琴在民间的普遍存在。反问句作用:强调了作者此行感到的**的趣味,感到在**的作用下,人与人之间那种和谐亲密真挚的情感。

拓展**。1.明确:触觉。感官(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五种)选其一仿写。

2.明确:不能,因为“偷偷”意为暗暗,形容行动避人、不欲使人觉察。

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微雨般轻盈的**所带给作者潜移默化的美的享受,仿佛不经意间那**的美好就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感染着你。

3.略。4 风筝。

积累运用。1.略2.

本文选自《野草》 ,作者鲁迅 ,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他的**集有《狂人日记》,《啊q正传》 。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有《野草》 ,杂文集有《坟》 等。

整体感知。1.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由北京的冬天景象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

第二部分(3—10段):叙述故乡“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三部分(11—12段):由故乡的春天再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2.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3-4段),“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段),“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第三层(7-10),“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重点品读。1.弟弟是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

“多病”、“瘦得不堪”,形象地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多病的小兄弟的外貌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以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显现小兄弟凝精会神、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或“欢呼”或“跳跃”的动作描写,更是形象逼真地写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的动作。所以作者是综合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小兄弟形象的。

2.写“我”用了“折断”、“掷”、“踏”这些动词。这些动词描绘了我对弟弟的不理解之后,所产生的粗暴行为,这种行为描写得越具体越真切越鲜明,就越表现了当时我的傲然和不在意,也就越增加了后面醒悟后的沉重感,越能体现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错误和不足的崇高精神。

3.第五节中的“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即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我撕毁风筝又是对儿童“精神的虐杀”。—严肃反省反思自己,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揭示了自己行为的本质。

拓展**。1.⑴父亲带着孩子放风筝;⑵父亲为孩子做玻璃玩具;⑶父亲为我们做玩具灯。

2.父亲喜爱孩子,爱带着孩子玩,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3.⑴特定称谓⑵具有特殊含义。

4.可以从尊重孩子天性、良师益友等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

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1.略2.①风花雪月②趾高气扬③怨天尤人④萍水相逢。

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②谢婉莹儿童文学家诗人③《丰子恺随笔精编》④美国马克吐温)4. ①孔明②徐庶 ③宋江 ④李逵。

5.口语能力训练:

希金斯说: 你这小子好大的胆子,竟敢嘲弄我。我今天就要与你决一生死。(参考)

我说: 你大人不计小人过,我小孩不懂事,请多多担待。(参考。

6.(参考)这则告示要告诉游客不要随意破坏公物,随意扔垃圾。

写得好。理由是:用诗意的语言,委婉地告诉游客要保护环境卫生的道理,让人易以接受。

二、阅读(36分)

7.(1)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右笑可鄙。(2)破坏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8.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伸、抓、掷、踏;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愤怒和粗暴;反映了“我”对小兄弟伤害之深,的确是“精神的虐杀”。

9.略10.从内容上看,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反映了“我”无奈、沉重、悲哀的心情。从结构上看,由回忆转入现实,首尾呼应。

11.略12.母亲节,儿子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套连衣裙回报母爱。

13.由于妈**子不高,裙子明显大了;妈妈肤色不白,裙子又是深色,一下子把人衬得更黑了……爸爸和妈妈对裙子有一百个不满意。

14.虽然儿子给妈妈买的裙子并不合体,但儿子却用它表达出对妈妈真挚的爱,让妈妈深受感动,所以礼物是“完美”的。

15.答案不唯一,示例,妈妈深受感动,轻轻地拥抱着儿子问:“洋洋,你为什么给妈妈买衣服啊?”

16.答案略。要求,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紧扣孝心可得满分。

三、作文(30分)略。

第二单元。5 回忆我的母亲。

积累运用。1. 略 2.**,军事家、共和国元帅3.略。

整体感知 1.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母亲的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把母亲的典型事件巧妙地编织起来,再现母亲的优秀品质,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勤劳。

重点品读。1. 这一段首先交**作缘由和自己的心情,然后用“我爱我母亲”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表达对母亲真挚的敬爱之情,最后用“勤劳一生”点明全文叙事线索。

2. 从三个方面: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其间以抒情和议论为主。

拓展**。1.父亲满口乡音;父亲有自己“爱的语言”;父亲信守承诺;父亲有很多的中国情结。

2.与第一段中“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相照应。3.略

4.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

等等,意对即可)

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春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暖与细腻;

6 小巷深处。

积累运用。1.略2.略。

整体感知。1. “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托、精神的寄托。

是因为以“小巷深处”为题富于形象感,比较含蓄,以“母爱”为题,过于直白平淡。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习之友答案

第一单元。1 忆读书。积累运用。略。整体感知。1 首先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往事,主要有 1 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 越来越爱读 三国演义 这件事 2 回忆了幼时读文言 聊斋志异 及其对自己作文很有帮助的事 3 回忆了幼时读 水浒传 的过程 4 回忆了少时能背 满江红 酷爱古典诗词的有关往事 5 回忆...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学习之友答案

第一单元。1 石榴。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研琢犀皓腴崛禁。2 柔媚风度陆离丰腴。3 爱画赞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整体感知。1.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2.奇崛清新 枯瘠柔媚。3.写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重点品读。1 对比的写法。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2 色彩和习性。...

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四川省 省 市 区 县 同合九义校尹才根。今年是我县课改实验第二轮的第一年。我有幸参加了第一轮的课改实践,经过一轮的实践,感触颇多 现实的应试教育与课改要求总有那么一段距离。当然,课改也让我放宽了眼界,上课更有自主性和灵活性。针对现实的教学环境,特对今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