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水调歌头》教学设计苏教版

发布 2023-03-12 11:42:28 阅读 116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询有关作者和理解诗词的资料;

2、课堂上展开多边活动,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师生协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让**、绘画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训练学生合理、大胆、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联想和想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多**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一、情境导课。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弯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一轮满月,会使人联想到美好和圆满;月亮的皎洁又常常让人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人常说,八月十五月儿圆,月圆人团圆,但是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和家人团聚呢?

不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在中秋佳节都不能与家人团聚,如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辛勤耕耘的老师,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自然,中秋之夜的月也就成了人们倾诉的对象,于是无数咏月诗词应运而生。

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是一个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中秋之夜,大醉之中,他会由皎洁的月亮想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试读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咏月名作《水调歌头》。

二、学生自学课文。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

2.简介“词”、写作背景及南宋胡仔对这首词的评价。

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的体裁,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上下两阕。

全篇的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①。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词谱)的名称。词牌是有**的。

词牌不同于题目。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写于熙宁九年(公元2023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苏轼原来在朝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密州为地方官),心情抑郁。

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

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从“余词尽废”,可见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之高。

3.听朗读,捕捉画面。

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读课文,捕捉画面。然后将你捕捉到的画面与同学交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传说。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人、吴刚砍桂树。成语:日新月异、花好月圆、披星戴月。

5.下列诗句与本词中的哪些句子意境相通?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三、初步感知,理解课文。

(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上、下阕的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二)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三)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1.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比如由“秋风”想到“落叶”,因为“秋风”和“落叶”相伴出现,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就是“相关联想”和“因果联想”。我们好把小朋友比作“花朵”,因为花朵的鲜艳、惹人喜爱,和小朋友有相似之处,这就是“相似联想”。

当我们提到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就是“对比联想”。我们看到一位慈祥的教师时,往往会想到妈妈,因为她们对我们都一样的关怀体贴,这就是“相近联想”。由此可见,“相关”“因果”“相似”“对比”“相近”,就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联想的桥梁”。

想像是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比如,当你看完一本科幻**,被其中惊险迷离的情节所吸引,仿佛自己也乘坐宇宙飞船来到茫茫宇宙中和外星人交谈。再比如,当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

这时你头脑中的形象,就是你想象的结果。

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2.课文中的联想与想象。

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3.运用。联想:菏叶上的水珠象(滚动的玻璃珠等):想象:天上的白云,我想到万马奔腾……两军交战……

四、合作**。

一)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词前小序,述作词缘由(怀念子由)。

二)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月"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三)"怀子由"体现在词中哪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学习“我欲……高处不胜寒”一节,思考:

1.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矛盾,还怕寒冷)

2.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矛盾?(“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4.小结:词人通过是“回天上”还是“在人间”的犹豫表达出“出世”还是“入世”的心理矛盾,同时也用“天上”、“人间”暗指“朝廷”、“地方”,以高处之寒隐喻自己受党争**的政治遭遇,虽有寂寞、惆怅之感,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

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最终以对生活的热爱排遣了忧郁,对月起舞,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怀。

五)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怀坦荡,真是了不起。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此事古难全”反映出作者怎样的胸怀?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以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恨亲人难聚、恨命运多坎坷,然而苏轼毕竟是苏轼,以其高度的智慧吟唱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诗句,旷达、乐观的对待不幸,发出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由此还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

明确: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旷达的胸怀,乐观的生活态度。

道出了人生哲理。

六)全班同学再齐读全首词,归纳总结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历程。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五、知识迁移与运用。

1.与作者对话。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

假如你通过了时空的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先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老师总结: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东坡的可贵就在于:

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一定要勇于接受,勤于拼搏,那样才会取得成功的。请同学们带着对苏轼的崇敬之情再一次大声朗读课文,看谁最先会背。

2.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您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表示祝福。

3.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4.心灵之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假如今天是中秋节,大家在学校学习不能和家人团聚,请你拟一条短信,将你的祝福送给远方的亲人。(教师出示手机中学生的短信作为例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秋天》教案 新版 新人教版

秋天。课题备课人。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秋天。课型新授课时。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来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比较 鉴赏 评价诗歌。品味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趣。课标要求。重点难点。重视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操和审美素质 要求培养学生 初步理解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晕 y n 迸发 b ng 倔强 ji ng 咫尺 zh b 着落 zh o 苦涩 s 滑稽 j缥缈 mi o c 贮蓄 zh 粗糙 c o 灼热 zhu 颤栗 ch n d 静谧 m 干涸 h 汲取 j附和 h 2.下列词语中...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学习的乐趣。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 童年的小秘密 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 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描绘景物的写法,培养观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