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2023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
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3)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6)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在文中筛选。
第1页共5页。
圈点出表示时间的短语,思考:(1)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用示意图标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注明时间、距离、速度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飞船升空前的准备、飞船飞向月球、登月舱登月成功、飞船返回地球四个阶段。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事件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细节,其余学生补充遗漏的情节。
4.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教师明确: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的星条旗;(6)与美国**尼克松进行通话等。
5.朗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根据文章语言环境的提示,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023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6.精彩朗读并背诵文章最后一段阿姆斯特朗评价登月意义的话。7.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
文章采用“概括——评说”的结构方式:(板书)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第一阶段:
起飞第二阶段:进军第三阶段:登月第四阶段:
返航。第2页共5页。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8.想像训练:
根据情况提示,展开想像,口头描述一个片断。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三、精读课文,研讨细节。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语段,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明确: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2023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和投影显示的内容讨论: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回答,教师稍作点拨:“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实的阐述。但这一小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
第3页共5页。
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说明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断说明。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五、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完成1~4题。
阿波罗11号太空船首次登陆月球的刹那,的确令人叹为观止。但太空船得先摆脱地球强大的引力,才能飞往月球。因此刚发射的几分钟,也就是整个航程一开始的若干公里之内,是最艰难的时刻,所费的力量往往超过往后的几十万公里。
习惯也是一样,它具有极大的“引力”,只是许多人不加注意或不肯承认罢了。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阔斧地改革,便难以竟全功。“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1.从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关于太空船的叙述,是为了说明什么?利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第二自然段中的“习惯”具体是指什么?3.第二自然段中“起飞”的含义是什么?4.这篇短文的中心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参***:
1.说明“起飞”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重力的牵绊,就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2.具体指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性。3.人们改变不良习惯的起始阶段。
第4页共5页。
4.克服不良习惯(摆脱习惯的引力),就能到达理想的境界。六、布置作业。
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也有人说,登月的**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查阅有关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教学反思。
可以说,这节课还是颇顺利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大方;遵循了教学原则中的启发性原则,运用了问题——发现的教学组合方法进行教学。从问题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我颇感欣慰的是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提问是激发兴趣的手段。
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这时他们的思维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他们的思考不只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有质的提升。问题悬而未决,思维受到挑战,第5页共5页。
5 24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 新 人教版七年级上
课题课型。24 月亮上的足迹 新授课。主备。审核。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二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三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的精神。教学过程。一 导语激趣,引入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目标 1,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敢于幻想 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2,掌握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方法,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3,把握本文语言语言特色。重点难点 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较快地理解登月的全过程。2.启发想象,使学生敢于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19 月亮上的足迹。课堂目标导航。1 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登月的有关知识。2 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记叙事物的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敢于幻想 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科学的精神。自主学习方案。1 知识储备。解读背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 阿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