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 全

发布 2023-03-07 21:49:28 阅读 2595

第三单元。

一、知识结构。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cuàn) 觅(mì) 跪(guì):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 轻捷(qīng jié)

拗():o ]弯曲使断,折:竹竿~断了。 [o ]不顺,不顺从:~口。~口令。

niù]固执,不驯顺:执~。~不过他。 确凿(què záo)

云霄(yún xiāo): 1.云块飘浮的高空 2.旧时比喻极高的地位

倘若(tǎng ruò):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

鉴赏(jiàn shǎng):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啄食(zhuó shí):

指鸟] 用嘴取食。和蔼(hé ǎi) 恭敬(gōng jìng) 质朴(zhì pǔ) 博学(bó xué)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淋漓(lín lí):1.液体湿湿地淌下2.

形容痛快盔甲(kuī jiǎ):是人类在武力冲突中保护身体的器具,也叫甲胄、铠甲。绅士(shēn shì):

1旧时在地方上有财有势或得过一官半职的人。 2行为优雅有礼的男士。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一)文学常识。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文章思想内容。

二)主题:通过对。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幼稚的欢乐心理。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的速度快,又来得突然,“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五)感悟精彩句子。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非常悦耳。

六)分析主体形象。

你怎样看待三味书屋里的教书先生?

对三味书屋里那位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然而他对学生的提问拒绝回答还面带怒色,则表明了他落后的封建教育思想。

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的规矩而不用,反映了他对学生的宽容慈爱。

七)把握文章主旨。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最大不同点是:百草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三味书屋受到了一定的约束,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

2.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是自由与快乐。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部分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

妮nī 莎shā 捡起jiǎn qǐ 截然jié rán界限分明感慨gǎn kǎi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搓捻cuō niǎn 绽开zhàn kāi 绽放抚弄fǔ nòng 1.拨弄,弹奏。2.

抚摩摆弄。 唯恐wéi kǒng 只担心。 争执zhēng zhí 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惭愧cán kuì(1)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2) 幸运,侥幸。 激荡jī dàng 受到冲击而动荡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ān 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无贬义。 混为一谈hùn wéi yī tán 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突然醒悟过来了。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景象十分华丽。也比喻花色繁多,华美艳丽。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景多得看不过来;艺术品太美而目不睱接。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

一)文学常识。

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在莎莉文的帮助下海伦凭着自强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其主要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略。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也叫格言体,如文中1-9则)散文,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文章主题。

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三)主要内容。

1.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

4)见贤思齐: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6)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7)任重道远: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奋斗。

8)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2.区分内容:(重要)

3、名句默写: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

1、***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了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心情。

4、论述学习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7、《论语六则》中表示虚心学习的成语是“学而不厌”和“不耻下问”。(限四字)

四、字形字音:不人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诲(huì)人不倦(juàn) 不亦说(yuè)乎默而识(zhì)之。

五、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

六、古今异义:1、学而不厌古:满足今:讨厌,厌烦。2、可以为师古:可以凭借今:能够。

七、一词多义: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理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知道)

而:学而不厌/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顺承)

默而识之(表修饰)敏而好学(表并列)

8、词性活用:①不耻下问(以……为耻,意动用法) ②温故而知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 ③学而时习之(按时,名词作状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再传**编写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的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 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 罔(wng ) 殆(dài) 哉(zāi) 箪(dān)

陋巷(xiàng)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原文(略):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七年级上册社会第三四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海域从北到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最大的岛 台湾岛第二大 海南岛第三 崇明岛第四 舟山岛。特征 中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p41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县 自治县 市 乡 镇 还有特别行政区。中国有34个省...

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历史试卷

1.贾谊在 过秦论 一文中写道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a.蒙恬率军出击匈b.卫青 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2 汉武帝时,改变汉初对匈奴的 和亲 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b.匈奴族的 c.卫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四单元复习总结

第三单元复习要点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 家住平原p58 2 与山为邻p64 3 傍水而居p70 4 草原人家p76 5 干旱的宝地p82 6 如何认识区域 以南非为例p88 1 认识区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一个地方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来描述 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