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发布 2020-11-11 09:30:28 阅读 9758

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1、能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

2、能够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感情。

3、能够品析文章重点句子含义,学习文章的写法。

复习重点:目标

复习难点:目标3

教程:总第课时。

复习任务:复习第11和12课。

1、构建知识网络。

读课文,思考填表:

二、同桌相互提问文学常识。

11、《春》朱自清12、《济南的冬天》老舍。

三、重点回顾。

一)《春》1、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2、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归纳出: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3、作者盼望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

4、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急切、喜悦之情,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

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

5、由学生总结“赞春”部分的特点。

6、回顾每一幅图画,同桌提问写法、顺序、感情等。

二)、《济南的冬天》

1.速读第一段,理解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2.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3.课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4、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5、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6、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b. 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8、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9、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10、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词语概括:(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1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四、小结。内容和写法,小组派人汇报。

5、当堂训练。

综训集腋成裘。

6、布置作业。

整理这两课知识点。

总第课时。复习任务:

复习第和15课。

2、构建知识网络。

读课文,思考填表:

二、同桌相互提问文学常识。

13、《风雨》贾平凹14、《秋天》何其芳15、《古代诗歌四首》

三、重点回顾。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3、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参***:侧面烘托。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

5、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秋天》1、作者写秋天,主要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写出了秋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3、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古代诗歌四首》

学生读读交流交流: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2、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3、(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马致远的散曲,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之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断肠人在天涯。

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总结:小组员上台汇报收获。

5、当堂训练。

综训单测题。

6、布置作业。

整理这几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目标提示。1.欣赏作品展现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2.学习确定 的线索。3.理解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在 中的作用。各个击破。1.重点词语注音 释义。归省 回家探望父母。撺掇 cu nduo 从旁鼓动人 做某事 怂恿。怠 d i 慢 招待不周到的意思。凫 f 水 游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目标提示。1.欣赏作品展现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2.学习确定 的线索。3.理解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在 中的作用。各个击破。1.重点词语注音 释义。归省 回家探望父母。撺掇 cu nduo 从旁鼓动人 做某事 怂恿。怠 d i 慢 招待不周到的意思。凫 f 水 游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复习目标与重点 1 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所学课文。2 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3 体会散文修辞手法的运用。4 理解散文主旨。5 背会 春 6 会背古诗,并掌握名句。超前复习,知识回顾 一 整体把握我也行!1 春 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是朱自清,字佩弦,代表作有 荷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