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长江》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3-07 12:20:28 阅读 8927

1. 长江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

3、学习本文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文中长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导入,**《长江之歌》,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为学习本文奠定感情基调。

二)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2024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本文写于2024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三)、整体感知文意。

1、 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 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 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描写长江很早就醒过来了。 第二部分(3-7)自然段,抒发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8)自然段,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四)互动学习:合作**讨论

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

明确:见课本

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后发言,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归纳

五)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1)、既有诗歌的精练又有散文的舒放。 (2)、注重长短句的交错运用,词语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品读课文:赏析精彩语句,学习本文修辞。

师: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请用这句话使用了___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一句式来表达。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六)总结全文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长江。

郭风。黎明—— 新时代新面貌。

拟人比喻排比反复。

北师大版七年级《长江》教学设计

1.长江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有感情 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2 品味本文感情浓郁的语言特色。3 学习本文昂扬向上的风格,培养乐观主义情怀。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文中长江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 对时代的赞美。二...

七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之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长江之歌 教学设计。教学主要步骤 一 读准字音。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第一遍,学生看课文及汉语拼音 第二遍,学生轻声跟读。2.着重读准下列几组字。1 从走采族赞 平舌音 2 山春汁长尘纯 翘舌音 3 奔亲新 前鼻音 4 丰惊情声清 后鼻音 5 乳女恋 区分声母r n l 6 哺育磅礴荡涤 生词...

北师大版七年级

北师大版七年级 思想品德 上册 期末复习试题 1 学校班别姓名座号成绩。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1 初中生活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应当 a 好好的玩过初中阶段b 珍惜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c 尽快适应新的环境d 依靠别人来度过。2 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