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2 2海陆的变迁教案

发布 2023-03-07 06:17:28 阅读 245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教材分析。本节教科书以海陆的变迁为主题,着重阐述了大陆漂移说和板块运动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本节教科书可以视为第一节的延续和深化。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科学史教育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有关内容。

二是强调了以求证和探索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要求从海变陆和陆变海两个方面,举出地球表面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例子;至少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2.了解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并作出合理解释。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3.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知道板块的交界地带是地壳的比较活跃地带;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的山系及火山、**的分布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沧海桑田、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教学目标。

1.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2.了解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并作出合理解释。

3.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理论,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

1.知道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的基本观点。2.理解大陆漂移的基本理论。教学难点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思考其原因。板书:沧海桑田。

从实例引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到好奇,也为今后学习平原的形成和乡土地理埋下伏笔。

教师备课系统──多**教案。

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进而引出“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话题。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问题场。

二、新课教学。

1.沧海桑田。

1)提问:“沧海桑田”原为什么意思?

明晰:原意为海陆的变迁,后用此成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学生活动:读图2.13~2.15分别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2)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②海面的升降;③人类的活动。(前两种是主要原因)

教科书以“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步步求证,加深认识。

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1)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第页中的内容,了解争论的内容、基本观点和“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过程。

教科书以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的一场争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局部的海陆变化转入宏观的、全球的海陆轮廓形成的**,使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大尺度上认识海陆的变迁。图2.16反映了当时争议双方对地球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地球“活动论”和“固定论”的基本观点。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然后归纳:两亿年前——原始大陆。6500万年前——分离漂移。现在——七大洲、四大洋。(3)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学生活动:阅读教科书和图2.17~图2.

20,归纳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①南美大陆东岸与非洲大陆西岸轮廓线相吻合;②南美大陆与非洲大陆古老地层相似;③南美大陆与非洲大陆动物相同。

4)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明确:大陆漂移说是有科学依据的,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的结果。

三、课堂小结。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1.沧海桑田的原意。

2.海陆变迁的原因。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2.

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3.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

4.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的启示。

第2课时。教学内容板块的运动。教学目标。

1.知道并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

2.了解并熟记六大板块和板块运动的两种形式。

3.理解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

1.知道并运用地图说明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

2.了解并熟记六大板块和板块运动的两种形式。教学难点。

1.熟记六大板块和板块运动的两种形式。

2.理解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1)科学依据(2)科学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2.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板书:板块的运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海陆变迁的发现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认识科学成果的形成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科学**的结果,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

二、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1.提问: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板块学说的内容要点是哪些?明确:板块学说的要点:

1)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读图2.22和图2.

23,思考下列问题:(1)六大板块的名称;(2)板块运动的两种形式;(3)主要山系及火山、**带的分布。

明确: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2)板块运动的两种形式:

张裂运动,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②碰撞运动,常常形成山脉。(3)两大火山、**带:

教师备课系统──多**教案。

环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教师进一步引导,深化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的情境场。这给学生一个很好地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强化,形成个体意境场,这为下面的**活动创设了因人而异的个体意向,形成了个体意向场。

3.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页“活动”,思考其中的问题。

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给出答案,必要时,教师可进行指导。三、课堂小结。

板块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是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激励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四、课后作业。

1.活动:把两块木板放在水池中,相互挤压木板,看池水的运动变化,放开手后看木板运动状态。(池水溅起,木板漂移。池水可看作岩浆、海水。)

2.结论:把以上活动的现象用文字描述,并用学过的大陆漂移假说、板块运动学说解释这一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 教案。一 教学内容 沧海桑田 和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二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学反思

页。我认为本节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有如下特点。1 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基础,通过师徒式的问题引导而进行,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学生建立了大量的基本思维模式和海陆变迁的基础知识,因而可以灵活的对问题进行表征。海陆变迁 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变迁 教学反思1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变迁 教学反思1第页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导学案

第二节海陆变迁。执笔 审核 班级使用人。学习目标 1 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2 知道 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构造学说 的基本内容。3 解释世界著名山系及主要火山 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 一 沧海桑田 原意是指。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的变动和的升降。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