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姓名。生字。
发绺( )马zōng ( 诅咒( )窘( )摩suō (tuí( 唐 zì( 情。
憎恶( )卜( )问吉凶剔( )透头角( )初生之犊( )遗孀( )遴( )选。
轩( )然大波摩( )天萦( )系水榭( )赋( )予阖( )户启箧( )hōng (
wò chuò (guǎ( 学术奏牍( )
词语。颤动咕哝胸脯两膝惩罚丰润两颊皱纹敏捷地窖书脊赫然殷勤咔叽懊悔。
莽撞清晰疑惑轰隆惊异憎恶揩油陡然虐待榆钱黑痣狡猾褪色吉凶劝慰。
纠纷莫大依恋时辰热恋魅力剔透金融奠定公寓授予颁发盛赞非议赋予。
赏识断言落成新颖造型谐调卓著抉择负荷摩天阔别感慨坦诚格局生涯。
轨迹坐落谢绝勘察俯览参天内秀吏事循默补缀钟磬乾坤戎马涕泗轰鸣。
谷穗篝火辽阔。
成语。五光十色结结巴巴不能自已心清如水迷迷糊糊初露头角相得益彰**搭档变幻莫测工薪阶层。
别具匠心轩然大波力排众议当之无愧相辅相成山色水光融为一体貌不惊人轻妆淡抹熔为一炉。
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处决如流万籁俱寂。
文言文。赵普》练习题。
1.《赵普》选自《 》赵普字( )政治家。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 ;一是 。表现了中心。
2词解。习: 少: 第: 薨: 发: 牍: 及:
尝: 为: 复: 乃: 卒: 寡: 阖:
竟日: 次日: 明日: 他日: 临政: 如流: 性深沉:
岸谷: 忌刻: 龌龊: 循默: 颜色:
3句子翻译: 7读之竟日 8普明日复奏其人。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
五.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个性?
2.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这一细节描写写出太祖的样子。
3.课文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
.“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等可看出赵普的什么精神?哪些句子体现了赵普读书的效果和学以致用的精神?
5.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迪?你还能举。
一、两个古代勤奋学习的读书人的事迹吗? 6、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8.赵普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奏荐某人为官而不惧触犯太祖?
9.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杜甫》完成下列题目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文中哪两句写出了清幽寂静的环境?
2)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寄托了自己遁世无争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凡脱俗的神秘境界。
3)在本寺中“( 描写的环境极静极美,同时我们也领悟到诗人“(
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荡涤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他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正如本寺中写的( )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这首诗是如何来写景的?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特点?(2分)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联系诗的后四句,体会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字词错别字训练。一 字词。ch n动 r ng为一体轻zhu ng淡抹 脸jiz 咒万l i俱寂 发li钟q ng 书脊 g u火 h 然sh ng名远扬 恣情y ng系于怀殷勤u歌殷红u心沥血 ji ng迫w i蓝o悔确z om ng撞菜q摩su长y n tu 唐云xi o ch u ch积z n...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赵普学案苏教版
五赵普。第一课时 一 目标导学。1 掌握重点字词,准确翻译全文 重点 2 了解特殊句式特点 难点 3 初步了解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二 自主预学。1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 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吏事 寡学术阖户启箧既薨 循默 龌龊奏牍掷地补缀 2 文学常识...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赵普》学案
赵普 学案。学习目标。1 准确翻译 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3 积累文言词语。重点突破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2 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的方法。资料链接。1 半部 论语 治天下的来历。半部 论语 治天下 这个典故,出自北宋著名...